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老年期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的相关研究 | 第10页 |
二、活动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三、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四、有关园艺疗法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理论视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需求及原因分析 | 第16-26页 |
第一节 长洲街概述 | 第16-22页 |
一、长洲街基本情况介绍 | 第16-17页 |
二、长洲街老年人养老方式 | 第17页 |
三、长洲街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 | 第17-22页 |
第二节 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需求及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一、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节 长者园艺小组活动是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有效途径 | 第24-26页 |
一、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 | 第24页 |
二、开展长者园艺小组活动的有利条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长者园艺小组的实务过程 | 第26-45页 |
第一节 准备期——个案会谈 | 第26-30页 |
一、个案服务介入 | 第26-28页 |
二、由个案到小组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长者园艺小组策划方案 | 第30-33页 |
一、小组的基本情况设定 | 第30页 |
二、小组的服务理念 | 第30-31页 |
三、小组的服务目标 | 第31页 |
四、评估方法 | 第31-32页 |
五、活动策划方案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长者园艺小组实施过程 | 第33-45页 |
一、第一次小组活动 | 第33-35页 |
二、第二次小组活动 | 第35-37页 |
三、第三次小组活动 | 第37-39页 |
四、第四次小组活动 | 第39-41页 |
五、第五次小组活动 | 第41-43页 |
六、第六次小组活动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长者园艺小组活动的成效评估 | 第45-56页 |
第一节 社工的观察记录 | 第45-49页 |
一、组员“成长日记”的一般情况 | 第45-46页 |
二、何阿姨的“成长日记” | 第46-49页 |
第二节 组员自身的感受 | 第49-53页 |
一、小组意见调查表 | 第49-52页 |
二、对组员的访谈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亲朋的描述 | 第53-56页 |
一、马叔的亲朋描述 | 第53-54页 |
二、刘阿姨的亲朋描述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第56-63页 |
第一节 长者园艺小组开展的成功之处 | 第56-59页 |
一、活动方案的设计目标性强,小组活动的阶段性明显 | 第56-57页 |
二、小组活动过程中专业技巧运用得当 | 第57-58页 |
三、小组活动获得了长者及其家属的支持 | 第58页 |
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第58-59页 |
第二节 长者园艺小组开展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 第59-61页 |
一、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不足,资源整合不力 | 第59页 |
二、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 第59-60页 |
三、小组功效在持续性方面存在问题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小组工作介入老年人活动能力改善的思考 | 第61-63页 |
一、应当用优势视角看待老年小组成员 | 第61页 |
二、社会工作三种方法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一 | 第67-69页 |
附录二 | 第69-70页 |
附录三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