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车轮非圆化磨耗发生机理及转向架高频减振设计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问题背景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9页 |
1.2.1 车轮非圆化磨耗 | 第14-17页 |
1.2.2 转向架高频振动特性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模态分析原理 | 第21-22页 |
2.2 谱分析原理 | 第22-23页 |
2.3 TWINS模型轮轨力计算原理 | 第23-25页 |
2.4 动力学模型轮轨力计算原理 | 第25-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车轮高阶非圆化磨耗发生机理初探 | 第27-40页 |
3.1 车轮非圆化磨耗测试 | 第27-30页 |
3.1.1 测试方案 | 第27页 |
3.1.2 测试结果 | 第27-30页 |
3.2 转向架关键部件振动测试 | 第30-33页 |
3.2.1 运行状态下振动响应 | 第30-32页 |
3.2.2 静置状态下频率响应函数 | 第32-33页 |
3.3 关键部件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33-37页 |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3.2 模态分析结果 | 第35-37页 |
3.4 振动谐频激励来源 | 第37-38页 |
3.5 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转向架高频振动预测模型 | 第40-55页 |
4.1 模型介绍 | 第40-42页 |
4.2 轮轨力输入 | 第42-45页 |
4.2.1 TWINS模型 | 第42-45页 |
4.2.2 动力学模型 | 第45页 |
4.3 模型验证 | 第45-54页 |
4.3.1 模态验证 | 第45-48页 |
4.3.2 静态频率响应函数验证 | 第48-51页 |
4.3.3 动态加速度验证 | 第51-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转向架结构特性分析 | 第55-68页 |
5.1 模态分析 | 第55-57页 |
5.2 谐响应分析 | 第57-59页 |
5.3 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转向架振动影响 | 第59-67页 |
5.3.1 幅值影响调查 | 第60-62页 |
5.3.2 阶次影响调查 | 第62-65页 |
5.3.3 相位影响调查 | 第65-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转向架高频减振设计 | 第68-88页 |
6.1 刚度优化 | 第69-75页 |
6.1.1 转臂节点 | 第69-71页 |
6.1.2 轴箱橡胶垫 | 第71-73页 |
6.1.3 垂向减振器橡胶节点 | 第73-75页 |
6.2 阻尼优化 | 第75-79页 |
6.2.1 垂向减振器 | 第75-77页 |
6.2.2 转臂节点 | 第77-79页 |
6.3 结构优化 | 第79-86页 |
6.3.1 车轴壁厚 | 第79-84页 |
6.3.2 构架局部加筋 | 第84-86页 |
6.4 小结 | 第86-8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