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论文--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论文

基于二维纠错码的NoC容MBU软错误结构加固技术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环境背景第11页
        1.1.2 设计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4页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第14页
        1.3.1 选题依据第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4-16页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第17-25页
    2.1 片上网络的发展第17-18页
    2.2 芯片中错误产生的原因及类型第18-21页
        2.2.1 芯片中错误产生原因第19-20页
        2.2.2 错误类型第20-21页
    2.3 数据链路层容错方法第21-24页
        2.3.1 传统差错控制原理第21页
        2.3.2 数据链路层容错机制第21-23页
        2.3.3 常见纠错算法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NoC容错分析第25-43页
    3.1 NoC结构第25-27页
        3.1.1 虚通道虫孔路由结构第25-27页
        3.1.2 数据包组成第27页
    3.2 NoC中软错误分析第27-29页
        3.2.1 软错误建模第27-29页
        3.2.2 NoC中MBU软错误产生的影响第29页
    3.3 传统ECC编码方法第29-42页
        3.3.1 ECC纠错检错结构第30页
        3.3.2 海明编码原理第30-32页
        3.3.3 SECDED编码原理第32-36页
        3.3.4 BCH编码纠四检五算法编码第36-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基于二维纠错码的NoC容MBU软错误设计与实现第43-56页
    4.1 基于二维纠错码的NoC容MBU软错误设计第43-49页
        4.1.1 EDC算法第43-44页
        4.1.2 NoC容MBU软错误的二维纠错码原理第44-49页
    4.2 基于二维纠错码的NoC容MBU软错误实现第49-55页
        4.2.1 实验环境介绍第49-51页
        4.2.2 实验方法及目标第51-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基于二维纠错码的NoC容MBU软错误性能评估第56-68页
    5.1 片上网络容错评估标准第56-57页
    5.2 NoC容MBU软错误的二维纠错码的纠错能力评估第57-59页
    5.3 NoC容MBU软错误的二维纠错码的面积开销理论分析第59-60页
    5.4 NoC容MBU软错误的二维纠错码的硬件开销评估第60-66页
        5.4.1 NoC容MBU软错误的二维纠错码硬件实现的验证第60-63页
        5.4.2 NoC容MBU软错误的二维纠错码的面积开销评估第63-65页
        5.4.3 NoC容MBU软错误的二维纠错码的综合时间评估第65-66页
    5.5 最优二维纠错码第66-67页
        5.5.1 二维纠错码行列组合分析第66-67页
        5.5.2 最优二维纠错码行列组合验证第67页
    5.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 工作总结第68页
    6.2 工作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高速采集与实时存储的无损压缩编码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大学文化建设的人文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