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四) 主要参考文献对研究的启示 | 第11-13页 |
一、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的理论兴起 | 第13-18页 |
(一) 合作学习的概念和源流发展 | 第13页 |
1、合作学习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合作学习的源流发展 | 第13-15页 |
(三) 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的理论兴起和不断创新 | 第15-18页 |
1、新课程标准呼唤学习模式的创新 | 第15-16页 |
2、成功的范例——杜郎口中学 | 第16-18页 |
二、中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其归因 | 第18-22页 |
(一) 合作学习理论和模式还需摸索 | 第18-19页 |
1、缺乏可循模式 | 第18页 |
2、合作流于形式 | 第18-19页 |
(二) 教师的合作意识不强 | 第19-20页 |
1、合作积极性不高,习惯自己讲解 | 第19页 |
2、教师合作水平欠缺,角色定位不清 | 第19-20页 |
(三) 学生学情复杂,学习方式很难根本转变 | 第20-22页 |
1、学生合作技能欠缺,表达能力不强 | 第20页 |
2、学生参与不平衡,部分同学习惯坐享其成 | 第20-22页 |
三、中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 | 第22-32页 |
(一) 中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环节 | 第22-24页 |
1、中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环节 | 第22-23页 |
2、合作学习中各环节的联系 | 第23-24页 |
(二) 有效建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 第24-32页 |
1、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合作的前期准备 | 第24-29页 |
2、行百里者半九十——做好后期的总结评价 | 第29-32页 |
四、中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 第32-36页 |
(一) 中学生语文合作意识的培养 | 第32-33页 |
1、培养学生表达的愿望和勇气 | 第32页 |
2、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 第32-33页 |
(二) 中学生语文合作技能的培养 | 第33-36页 |
1、角色分工与合作技能的教授 | 第33-35页 |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发言的能力 | 第35-36页 |
五、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实践与案例分析 | 第36-48页 |
(一) 课堂实录一:《阿Q正传》实录 | 第36-40页 |
1、环节明晰,循序渐进 | 第39-40页 |
2、合作学习,省时高效 | 第40页 |
(二) 课堂实录二:《牡丹的拒绝》实录[22] | 第40-48页 |
1、百花齐放,思维绽放 | 第46页 |
2、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 第46-48页 |
六、对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实施中问题的反思和建议 | 第48-52页 |
(一) 师生的合作意识都应进一步培养 | 第48-49页 |
1、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 第48-49页 |
2、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兴趣应进一步激发 | 第49页 |
(二) 定位好教师角色 | 第49-50页 |
(三) 把握好课堂节奏,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 第50-52页 |
1、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 | 第50-51页 |
2、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