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7-28页 |
2.1 企业生态位的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2.1.1 企业生态位内涵 | 第17-19页 |
2.1.2 企业生态位测量指标 | 第19-21页 |
2.2 核心能力的理论概述 | 第21-25页 |
2.2.1 核心能力的内涵 | 第21-23页 |
2.2.2 核心能力的测量 | 第23-25页 |
2.3 经营绩效的理论概述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8-35页 |
3.1 高新技术企业生态位与核心能力的关系 | 第28-30页 |
3.1.1 企业生态位与核心能力 | 第28-29页 |
3.1.2 高新技术企业生态位与核心能力 | 第29-30页 |
3.2 核心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生态位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影响 | 第30-33页 |
3.2.1 高新技术企业生态位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 第30-31页 |
3.2.2 核心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生态位宽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核心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生态位重叠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5-41页 |
4.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第35-36页 |
4.1.1 调查对象 | 第35页 |
4.1.2 调查方法 | 第35-36页 |
4.2 变量测量 | 第36-38页 |
4.2.1 自变量 | 第36页 |
4.2.2 因变量 | 第36-37页 |
4.2.3 调节变量 | 第37-38页 |
4.3 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数据分析 | 第41-52页 |
5.1 数据收集 | 第41页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5.3 信度检验 | 第42页 |
5.4 效度检验 | 第42-45页 |
5.4.1 企业生态位因子 | 第43-44页 |
5.4.2 企业经营绩效因子 | 第44页 |
5.4.3 企业核心能力因子 | 第44-45页 |
5.5 分层回归分析 | 第45-50页 |
5.5.1 高新技术企业生态位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页 |
5.5.2 分层回归分析 | 第46-5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2-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6.2 研究讨论 | 第54-57页 |
6.2.1 相关建议 | 第54-55页 |
6.2.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附录A | 第66-7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