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教学情感智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一、语文教师教学情感智慧的阐释 | 第14-22页 |
(一)教学情感智慧的内涵 | 第14-18页 |
1.教学情感智慧的概念 | 第14-16页 |
2.教学情感智慧的特性 | 第16-18页 |
(二)教学情感智慧的理论依据 | 第18-22页 |
1.萨洛维的情绪理论 | 第19页 |
2.戈尔曼的情商理论 | 第19-22页 |
二、语文教师教学情感智慧的构成和功能 | 第22-40页 |
(一)教学情感智慧的构成 | 第22-35页 |
1.感知和理解的智慧 | 第22-26页 |
2.表达和评价的智慧 | 第26-31页 |
3.调节和控制的智慧 | 第31-35页 |
(二)教学情感智慧的功能 | 第35-40页 |
1.对学生发展的功能 | 第35-38页 |
2.对教师发展的功能 | 第38-40页 |
三、语文教师教学情感智慧的培养 | 第40-46页 |
(一)优化素质结构 | 第40-41页 |
(二)拓展文化视野 | 第41-42页 |
(三)革新教育理念 | 第42-43页 |
(四)完善培训制度 | 第43-44页 |
(五)改革考评制度 | 第44-46页 |
四、语文教师教学情感智慧的践行 | 第46-63页 |
(一)悟情——品析教材 | 第46-49页 |
1.通过文字符号悟情 | 第46-48页 |
2.通过标点符号悟情 | 第48-49页 |
(二)动情——关爱学生 | 第49-54页 |
1.学会尊重学生 | 第50-51页 |
2.善于激励学生 | 第51-52页 |
3.恰当宽容学生 | 第52-53页 |
4.真诚赞美学生 | 第53-54页 |
(三)抒情——迁移外化 | 第54-63页 |
1.课堂组织 | 第54-58页 |
2.口语交谈 | 第58-59页 |
3.体态手势 | 第59-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注释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