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 第8-11页 |
1.1.1 背景 | 第8-9页 |
1.1.2 现状 | 第9-11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目的 | 第11页 |
1.2.2 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研究 | 第14-24页 |
2.1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18页 |
2.1.1 互动的含义 | 第14页 |
2.1.2 互动教学 | 第14-15页 |
2.1.3 互动教学策略 | 第15-16页 |
2.1.4 情感价值观互动 | 第16页 |
2.1.5 有效互动教学特征 | 第16-18页 |
2.2 互动教学的理论研究 | 第18-24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1页 |
2.2.2 互动论 | 第21-23页 |
2.2.3 合作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初中物理互动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4-40页 |
3.1 初中物理互动教学状况的教师问卷调查 | 第24-31页 |
3.1.1 教师问卷的设计 | 第24页 |
3.1.2 教师问卷的实施 | 第24页 |
3.1.3 教师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3.2 初中物理互动教学状况的学生问卷调查 | 第31-38页 |
3.2.1 学生问卷的设计 | 第31页 |
3.2.2 学生问卷的实施 | 第31页 |
3.2.3 学生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3.3 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对比分析 | 第38页 |
3.4 问卷调查的结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初中物理互动教学课堂观察与分析 | 第40-52页 |
4.1 课堂观察的准备 | 第40-41页 |
4.1.1 样本选择 | 第40-41页 |
4.2 课堂观察内容、统计与分析 | 第41-49页 |
4.2.1 各种不同形式的互动时间分配 | 第41-44页 |
4.2.2 交流互动的深度 | 第44-47页 |
4.2.3 物理课堂上互动的评价形式及评价的适度性 | 第47-49页 |
4.3 案例分析 | 第49-51页 |
4.3.1 案例选择 | 第49页 |
4.3.2 案例课堂实录流程 | 第49-50页 |
4.3.3 案例解析 | 第50-51页 |
4.4 课堂观察的结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的策略 | 第52-64页 |
5.1 互动教学理论学习策略 | 第52-54页 |
5.2 物理情感投入策略 | 第54-56页 |
5.3 课堂预设策略 | 第56-57页 |
5.4 互动方式多样化策略 | 第57-61页 |
5.5 评价多样化策略 | 第61-62页 |
5.6 评价适度性策略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4-66页 |
一、本研究的结论 | 第64-65页 |
二、本研究的不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