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一、《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教材“一次开发”与教材“二次开发” | 第14页 |
2、《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 | 第14-15页 |
(二)《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STSE教育理论 | 第15页 |
2、多元智能理论 | 第15-16页 |
3、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二、《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必然性及意义 | 第17-21页 |
(一)《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必然性 | 第17-18页 |
1、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 | 第17页 |
2、增加政治教材针对性的客观需要 | 第17-18页 |
3、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 第18页 |
(二)《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 | 第18-21页 |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第19页 |
2、有助于实现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19页 |
3、有助于完善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 第19-21页 |
三、《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调查准备、主要问题及原因诊断 | 第21-41页 |
(一)《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准备 | 第21页 |
1、问卷的设计 | 第21页 |
2、问卷发放与回收程度 | 第21页 |
(二)《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背景 | 第21-26页 |
1、环境因素分析 | 第21-22页 |
2、教师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3、学生因素分析 | 第23-26页 |
(三)《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主要问题 | 第26-33页 |
1、《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解存在偏差 | 第26-28页 |
2、《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把握不当 | 第28-30页 |
3、《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和技巧应用不灵活 | 第30-32页 |
4、《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应试取向严重 | 第32-33页 |
(四)《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因诊断 | 第33-41页 |
1、教师自身因素 | 第33-37页 |
2、学生个体因素 | 第37-38页 |
3、学校实施进程 | 第38-40页 |
4、社会支持力度 | 第40-41页 |
四、《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对策 | 第41-55页 |
(一)《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 第41-44页 |
1、内容开发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 第41-42页 |
2、教学实践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 第42-43页 |
3、教学过程统一计划性与生成性 | 第43页 |
4、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 第43-44页 |
(二)《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的措施 | 第44-55页 |
1、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 第44-49页 |
2、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 第49-51页 |
3、加快学校实施进程 | 第51-52页 |
4、加强社会支持力度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一 学生政治学习需求问卷调查 | 第59-60页 |
附录二《文化生活》教材“二次开发”情况的教师问卷调查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论著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