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动物源食品中性激素的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性激素的概况第9-12页
        1.1.1 性激素的分类第9-10页
        1.1.2 常见性激素的理化性质第10-12页
    1.2 性激素的使用现状第12-14页
        1.2.1 性激素的治疗性应用第12-13页
        1.2.2 性激素的非治疗性应用第13-14页
    1.3 性激素的检测方法第14-16页
        1.3.1 酶联免疫法(ELISA)第14页
        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第14-15页
        1.3.3 色谱质谱联用法第15-16页
    1.4 食品中性激素研究现状第16-19页
        1.4.1 性激素进入食品的途径第16-17页
        1.4.2 食品中性激素存在的危害第17-18页
        1.4.3 食品中性激素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论文工作的内容和意义第19-20页
2 实验部分第20-24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20-22页
        2.1.1 仪器第20-21页
        2.1.2 试剂第21-22页
    2.2 样品处理条件优化第22页
        2.2.1 乳粉样品前处理(HPLC)第22页
        2.2.2 鸡肉样品前处理(HPLC)第22页
        2.2.3 乳粉样品前处理(GC-MS)第22页
        2.2.4 鸡肉样品前处理(GC-MS)第22页
    2.3 液相色谱条件优化第22-23页
    2.4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优化第23页
    2.5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3页
    2.6 方法回收率和精确度的测定第23-2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4-37页
    3.1 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第24-29页
        3.1.1 提取溶剂种类及体积的选择第24-25页
        3.1.2 脱脂溶剂种类及体积的选择第25-26页
        3.1.3 固相萃取条件选择第26页
        3.1.4 衍生化试剂的选择第26-28页
        3.1.5 衍生化试剂体积的选择第28-29页
        3.1.6 衍生化温度的选择第29页
        3.1.7 小结第29页
    3.2 LC 条件优化第29-33页
        3.2.1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9-30页
        3.2.2 柱温的选择第30页
        3.2.3 色谱柱的选择第30-31页
        3.2.4 流动相组成的选择第31页
        3.2.5 标准工作曲线及检出限第31-33页
        3.2.6 方法回收率及精确度第33页
        3.2.7 小结第33页
    3.3 GC-MS 条件优化第33-36页
        3.3.0 程序升温条件的选择第33页
        3.3.1 进样口温度的选择第33-35页
        3.3.2 标准工作曲线及检出限第35页
        3.3.3 方法回收率及精确度第35-36页
        3.3.4 小结第36页
    3.4 实际样品分析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磺胺二甲嘧啶、阿司匹林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多齿配位体的制备与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试金属离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