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食品中性激素的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性激素的概况 | 第9-12页 |
1.1.1 性激素的分类 | 第9-10页 |
1.1.2 常见性激素的理化性质 | 第10-12页 |
1.2 性激素的使用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性激素的治疗性应用 | 第12-13页 |
1.2.2 性激素的非治疗性应用 | 第13-14页 |
1.3 性激素的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1.3.1 酶联免疫法(ELISA) | 第14页 |
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14-15页 |
1.3.3 色谱质谱联用法 | 第15-16页 |
1.4 食品中性激素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1 性激素进入食品的途径 | 第16-17页 |
1.4.2 食品中性激素存在的危害 | 第17-18页 |
1.4.3 食品中性激素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论文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 第19-2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0-24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0-22页 |
2.1.1 仪器 | 第20-21页 |
2.1.2 试剂 | 第21-22页 |
2.2 样品处理条件优化 | 第22页 |
2.2.1 乳粉样品前处理(HPLC) | 第22页 |
2.2.2 鸡肉样品前处理(HPLC) | 第22页 |
2.2.3 乳粉样品前处理(GC-MS) | 第22页 |
2.2.4 鸡肉样品前处理(GC-MS) | 第22页 |
2.3 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 第22-23页 |
2.4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优化 | 第23页 |
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页 |
2.6 方法回收率和精确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7页 |
3.1 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 | 第24-29页 |
3.1.1 提取溶剂种类及体积的选择 | 第24-25页 |
3.1.2 脱脂溶剂种类及体积的选择 | 第25-26页 |
3.1.3 固相萃取条件选择 | 第26页 |
3.1.4 衍生化试剂的选择 | 第26-28页 |
3.1.5 衍生化试剂体积的选择 | 第28-29页 |
3.1.6 衍生化温度的选择 | 第29页 |
3.1.7 小结 | 第29页 |
3.2 LC 条件优化 | 第29-33页 |
3.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9-30页 |
3.2.2 柱温的选择 | 第30页 |
3.2.3 色谱柱的选择 | 第30-31页 |
3.2.4 流动相组成的选择 | 第31页 |
3.2.5 标准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 第31-33页 |
3.2.6 方法回收率及精确度 | 第33页 |
3.2.7 小结 | 第33页 |
3.3 GC-MS 条件优化 | 第33-36页 |
3.3.0 程序升温条件的选择 | 第33页 |
3.3.1 进样口温度的选择 | 第33-35页 |
3.3.2 标准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 第35页 |
3.3.3 方法回收率及精确度 | 第35-36页 |
3.3.4 小结 | 第36页 |
3.4 实际样品分析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