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引导策略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 教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导策略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二)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三) 述评 | 第15页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一) 引导 | 第15-16页 |
(二) 策略 | 第16页 |
(三) 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18-2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 研究过程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教师引导策略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 第20-62页 |
一、 示弱 | 第20-26页 |
(一) 概念 | 第20页 |
(二) 案例描述、解释和情景特征 | 第20-23页 |
(三) 案例分析 | 第23-24页 |
(四)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日常生活源泉 | 第24-26页 |
二、 因势利导 | 第26-31页 |
(一) 概念 | 第26页 |
(二) 案例描述、解释和情景特征 | 第26-29页 |
(三) 案例分析 | 第29-30页 |
(四)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日常生活源泉 | 第30-31页 |
三、 依从诱导策略之低球技术 | 第31-37页 |
(一) 概念 | 第31页 |
(二) 案例描述、解释和情景特征 | 第31-34页 |
(三) 案例分析 | 第34-35页 |
(四)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日常生活源泉 | 第35-37页 |
四、 依从诱导策略之互惠让步技术 | 第37-41页 |
(一) 概念 | 第37页 |
(二) 案例描述、解释和情景特征 | 第37-39页 |
(三) 案例分析 | 第39页 |
(四)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日常生活源泉 | 第39-41页 |
五、 榜样示范 | 第41-47页 |
(一) 概念 | 第41页 |
(二) 案例描述、解释和情景特征 | 第41-43页 |
(三) 案例分析 | 第43-45页 |
(四)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日常生活源泉 | 第45-47页 |
六、 暗示 | 第47-55页 |
(一) 概念 | 第47页 |
(二) 案例描述、解释、情景特征 | 第47-51页 |
(三) 案例分析 | 第51-52页 |
(四)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日常生活源泉 | 第52-55页 |
七、 延迟满足 | 第55-62页 |
(一) 概念 | 第55页 |
(二) 案例描述、解释和情景特征 | 第55-57页 |
(三) 案例分析 | 第57-58页 |
(四)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日常生活源泉 | 第58-6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2-66页 |
一、 教师引导策略的共同特征 | 第62页 |
二、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来源 | 第62-63页 |
(一) 个体的日常生活 | 第62-63页 |
(二) 社会生活 | 第63页 |
三、 教师引导策略的社会心理机制 | 第63-66页 |
第五章 反思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附录 A 教师生活史访谈提纲 | 第72-74页 |
附录 B 教师实践性知识访谈提纲 | 第74-76页 |
后记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