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城市品牌建设的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1.4.1 品牌及城市品牌 | 第15-16页 |
1.4.2 城市品牌建设的构成要素 | 第16-19页 |
1.5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2章 燕子矶新城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2-29页 |
2.1 燕子矶的发展背景 | 第22-25页 |
2.1.1 燕子矶的历史 | 第22-23页 |
2.1.2 燕子矶的基本情况 | 第23-25页 |
2.2 燕子矶新城品牌建设的现状 | 第25-26页 |
2.3 燕子矶新城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2.3.1 品牌缺乏整体规划 | 第26页 |
2.3.2 品牌定位不清晰 | 第26-27页 |
2.3.3 核心品牌选择不明确 | 第27页 |
2.3.4 配套不足 | 第27-28页 |
2.3.5 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 | 第28-29页 |
第3章 燕子矶新城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 第29-35页 |
3.1 燕子矶新城品牌建设的优势分析(S) | 第29-31页 |
3.1.1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S1) | 第29页 |
3.1.2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S2) | 第29-30页 |
3.1.3 产城生活无缝对接(S3) | 第30-31页 |
3.2 燕子矶新城品牌建设的劣势分析(W) | 第31-32页 |
3.2.1 文化底蕴挖掘不足(W1) | 第31页 |
3.2.2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W2) | 第31页 |
3.2.3 劳动者素质偏低(W3) | 第31-32页 |
3.3 燕子矶新城品牌建设面临的机遇(O) | 第32-33页 |
3.4 燕子矶新城品牌建设面临的威胁(T) | 第33-35页 |
3.4.1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T1) | 第33页 |
3.4.2 同类新城品牌竞争(T2) | 第33页 |
3.4.3 领导人换届(T3) | 第33-35页 |
第4章 溧阳城市品牌建设经验借鉴 | 第35-39页 |
4.1 溧阳城市品牌建设的方法 | 第35-36页 |
4.1.1 打造旅游核心产业 | 第35-36页 |
4.1.2 发展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 第36页 |
4.1.3 连续不断的推广宣传 | 第36页 |
4.2 溧阳城市品牌发展的重点 | 第36-37页 |
4.3 溧阳城市品牌建设的亮点 | 第37-39页 |
4.3.1 溧阳的整体规划合理科学 | 第37-38页 |
4.3.2 溧阳城市品牌维护细致周全 | 第38页 |
4.3.3 溧阳的宣传推广全面新颖 | 第38-39页 |
第5章 推进燕子矶新城品牌建设的对策 | 第39-48页 |
5.1 明确燕子矶新城品牌建设方向 | 第39-41页 |
5.1.1 总体策略:错位补缺、凸显文化 | 第39-41页 |
5.1.2 空间策略:包容更新、有序推进 | 第41页 |
5.1.3 民生策略:优质先行、改善生态 | 第41页 |
5.2 大力发展相关服务配套设施 | 第41-44页 |
5.2.1 公共配套项目优先 | 第42页 |
5.2.2 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步伐 | 第42页 |
5.2.3 加强医疗保障服务 | 第42-43页 |
5.2.4 推进文体设施建设 | 第43页 |
5.2.5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43-44页 |
5.3 大力宣传增加燕子矶新城在同类新城中的竞争力 | 第44-45页 |
5.3.1 广告投放 | 第44页 |
5.3.2 制作发行宣传品 | 第44-45页 |
5.3.3 形象代言人 | 第45页 |
5.4 借鉴溧阳经验充分利用旅游业的影响 | 第45-48页 |
5.4.1 选准燕子矶新城的文脉 | 第45-46页 |
5.4.2 做好旅游规划 | 第46页 |
5.4.3 建立燕子矶新城核心旅游项目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6.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