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第10-11页
        1.1.2 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第11页
        1.1.3 传统观念导致教育不公平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8-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19-21页
第2章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第21-27页
    2.1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的概念和特点第21-23页
        2.1.1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的概念第21-22页
        2.1.2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的模式第22页
        2.1.3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的特点第22-23页
    2.2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的理论依据第23-25页
        2.2.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第23-24页
        2.2.2 情景学习理论第24页
        2.2.3 教育公平理论第24-25页
    2.3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型第25-27页
        2.3.1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模式组成元素第25页
        2.3.2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模式的运行方式第25-26页
        2.3.3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模式的基本形态第26-27页
第3章 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模式的实践第27-46页
    3.1 城市主场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案例第27-34页
        3.1.1 城市主场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第27-29页
        3.1.2 城市主场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案例的授课过程简述第29-32页
        3.1.3 城市主场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案例的授课经验分析第32-34页
    3.2 农村主场的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案例第34-40页
        3.2.1 农村主场的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第34-36页
        3.2.2 农村主场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案例的授课过程简述第36-39页
        3.2.3 农村主场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案例的授课经验分析第39-40页
    3.3 教师和学生对于城乡异地同步教学的总体评价分析第40-46页
        3.3.1 双边教师对城乡异地同步教学的评价第40-43页
        3.3.2 双边学生对城乡异地同步教学的态度第43-46页
第4章 优化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模式效果的保障条件第46-51页
    4.1 提升教师素质第46-47页
    4.2 创建网络平台第47-48页
    4.3 革新教学方法第48-49页
    4.4 加大支持力度第49-50页
    4.5 创建资源库第50-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浪微博中的女大学生形象及其影响研究
下一篇:日本侵华时期河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