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的意义和困境 | 第10-12页 |
| 1.1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对整体经济的意义 | 第10页 |
| 1.1.1 小微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企业部门 | 第10页 |
| 1.1.2 发展小微企业,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 第10页 |
| 1.2 2012 年我国小微企业经营状况 | 第10-12页 |
| 1.2.1 企业经营 | 第10-11页 |
| 1.2.2 成本上升 | 第11页 |
| 1.2.3 转型升级 | 第11页 |
| 1.2.4 融资满意度 | 第11-12页 |
| 1.2.5 借款用途 | 第12页 |
| 1.2.6 融资成本与还款状况 | 第12页 |
| 第2章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 第12-20页 |
| 2.1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因 | 第12-13页 |
| 2.1.1 企业自身缺陷 | 第12页 |
| 2.1.2 宏观因素分析 | 第12-13页 |
| 2.2 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 第13-20页 |
| 2.2.1 银行融资 | 第13-14页 |
| 2.2.2 小额贷款公司与村镇银行 | 第14-17页 |
| 2.2.3 网络金融服务模式 | 第17-20页 |
| 第3章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征及金融服务缺失的矛盾分析 | 第20-28页 |
| 3.1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规模特征与服务缺失 | 第20-22页 |
| 3.1.1 银行传统业务的模式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特殊的融资需求 | 第20-21页 |
| 3.1.2 资本市场过高的准入门槛压缩小微企业融资空间 | 第21页 |
| 3.1.3 准金融机构的弱势地位阻碍小微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 第21-22页 |
| 3.2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信息特征与服务缺失 | 第22-24页 |
| 3.2.1 小微企业自身信息不能满足银行授信要求 | 第22-23页 |
| 3.2.2 征信体系建设不健全影响小微企业信息采集 | 第23-24页 |
| 3.3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体制特征与服务缺失 | 第24-26页 |
| 3.3.1 政府的产业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 第24-25页 |
| 3.3.2 商业银行“大银行、大市场”的定位忽略小微企业融资 | 第25页 |
| 3.3.3 严格的金融管限制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 | 第25-26页 |
| 3.4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风险特征与服务缺失 | 第26-28页 |
| 3.4.1 小微企业过高的经营风险影响银行风险控制 | 第26页 |
| 3.4.2 缺乏对小微企业抵押品的创新性评估机制 | 第26-27页 |
| 3.4.3 信用担保机构分散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能力有限 | 第27-28页 |
| 第4章 小微企业多层级金融服务体系构想 | 第28-34页 |
| 4.1 建设多层级小微企业融资机构体系 | 第28-31页 |
| 4.1.1 政府层面的小微监管部门 | 第28页 |
| 4.1.2 银行层面相关体制 | 第28-29页 |
| 4.1.3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互联网金融机构 | 第29-31页 |
| 4.1.4 规范化引导民间借贷 | 第31页 |
| 4.2 建立多层次信用评价与决策体系 | 第31-34页 |
| 4.2.1 以关系型贷款作为小微企业融资信用评价与决策的基础: | 第31-32页 |
| 4.2.2 以产业链金融的思路作为信用评价与决策依据来源: | 第32-34页 |
| 第5章 小微企业多层级金融服务体系运行的制度保障 | 第34-41页 |
| 5.1 小微企业多层级金融服务体系的法律保障 | 第34-37页 |
| 5.1.1 小微企业融资法律保障的美国经验 | 第34-35页 |
| 5.1.2 小微企业融资法律保障的亚洲经验 | 第35-36页 |
| 5.1.3 中国法律保障体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 第36-37页 |
| 5.2 小微企业多层级金融服务的风险分担机制 | 第37-38页 |
| 5.2.1 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共担的重要性 | 第37页 |
| 5.2.2 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共担的具体形式 | 第37-38页 |
| 5.3 建立小微企业多层级金融服务征询体系 | 第38-41页 |
| 5.3.1 建立小微企业多层级金融服务征询体系的重要性 | 第38页 |
| 5.3.2 政府在征询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 第38页 |
| 5.3.3 商业银行在征询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 第38-39页 |
| 5.3.4 第三方机构在征询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附件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