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制度论文--义务教育论文

农民认知视域下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研究--基于湖北省武穴市农村的调查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导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3 文献述评第18-19页
2 研究设计第19-25页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2.2.1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第19-20页
        2.2.2 模糊理论第20-21页
    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21-22页
    2.3 研究创新之处第22页
    2.4 核心概念界定第22-23页
        2.4.1 教育公平第22-23页
        2.4.2 义务教育第23页
    2.5 研究方法第23-25页
3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农民认知的视域第25-41页
    3.1 基于农民认知视角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理论框架的研究第25-32页
        3.1.1 研究过程第25-28页
            3.1.1.1 资料的收集第25-26页
            3.1.1.2 资料的分析第26-28页
        3.1.2 理论框架的构建第28-29页
        3.1.3 研究结果说明第29-32页
            3.1.3.1 城乡公平第29-30页
            3.1.3.2 历史公平第30-31页
            3.1.3.3 内部公平第31-32页
    3.2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41页
        3.2.1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指标体系框架设计第32-34页
        3.2.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第34-41页
            3.2.2.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第35页
            3.2.2.2 构建判断矩阵第35-37页
            3.2.2.3 计算指标权重第37页
            3.2.2.4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指标权重的分析第37-41页
4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体系的应用第41-51页
    4.1 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和步骤第41-43页
        4.1.1 确定评价因素集第42页
        4.1.2 确定评价等级第42页
        4.1.3 模糊综合评价第42-43页
    4.2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模糊综合评价第43-47页
        4.2.1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评价因素集第43页
        4.2.2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评价等级第43页
        4.2.3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模糊综合评价第43-47页
            4.2.3.1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第45-46页
            4.2.3.2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第46-47页
    4.3 研究结果分析第47-51页
        4.3.1 目标层评价结果分析第48页
        4.3.2 准则层评价结果分析第48-51页
5 政策建议第51-55页
    5.1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指标管理机制第51-52页
    5.2 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共享第52-53页
    5.3 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第53页
    5.4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运行的透明度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一:调查问卷第59-61页
附录二:访谈大纲第61-62页
附录三:被访者信息第62-63页
读研期间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π络合作用的Ag2O/SiO2类气凝胶及Ag2O/SiO2-Al2O3脱硫吸附剂的研究
下一篇:小麦主茎和分蘖生产力及其营养特性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