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产品生命周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现实对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新需求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现状分析 | 第18-25页 |
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1.1 供应链管理定义 | 第18页 |
2.1.2 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9-21页 |
2.2.1 产品生命周期定义 | 第19-20页 |
2.2.2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识别 | 第20-21页 |
2.3 基于生命周期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 第21-25页 |
2.3.1 投入期供应链管理策略 | 第21-22页 |
2.3.2 成长期供应链管理策略 | 第22页 |
2.3.3 成熟期供应链管理策略 | 第22-23页 |
2.3.4 衰退期供应链管理策略 | 第23-25页 |
第三章 E公司产品退市前的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3.1 E公司对于退市前产品进行供应链管理现状 | 第26-27页 |
3.1.1 E公司的内部供应链 | 第26页 |
3.1.2 E公司的外部供应链 | 第26-27页 |
3.2 E公司对于退市前产品进行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 | 第27-30页 |
3.3 E公司产品退市前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 | 第30-31页 |
第四章 E公司产品退市前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及策略 | 第31-60页 |
4.1 退市前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架构和流程 | 第32-35页 |
4.1.1 退市前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架构 | 第32-34页 |
4.1.2 产品退市前供应链管理的流程 | 第34-35页 |
4.2 退市前产品的定义及触发点 | 第35-36页 |
4.3 需求管理策略 | 第36-38页 |
4.4 供应管理策略 | 第38-52页 |
4.4.1 原材料供应链合并策略 | 第38-39页 |
4.4.2 生产中心合并策略 | 第39-42页 |
4.4.3 计划模式的改变及延长供货时间策略 | 第42-45页 |
4.4.4 调节性库存储备移除或降低方法 | 第45-48页 |
4.4.5 降低原材料的最小订单量及供应时间 | 第48-50页 |
4.4.6 降低原材料及成品库存 | 第50-52页 |
4.5 产品售后服务策略 | 第52-56页 |
4.5.1 产品退市后需求的确定 | 第53页 |
4.5.2 继续生产及生产地的选择 | 第53-54页 |
4.5.3 一次性购买售后服务策略(Last time buy) | 第54-56页 |
4.6 供应链管理的量化及绩效指标定义 | 第56-60页 |
4.6.1 风险评估报告(Risk Assessment Report) | 第56-57页 |
4.6.2 关键指标分及产品退市前供应链管控的必要性、经济价值和风险价值 | 第57-60页 |
第五章 E公司B产品退市前供应链管理实施效果 | 第60-74页 |
5.1 案例概述 | 第60-63页 |
5.2 B产品退市前供应链问题分析 | 第63-64页 |
5.3 B产品退市前供应链管理措施 | 第64-72页 |
5.3.1 市场需求管理方式改进 | 第64-66页 |
5.3.2 合并生产中心,释放生产资源 | 第66-68页 |
5.3.3 降低或移除原材料及成品缓冲库存 | 第68-69页 |
5.3.4 降低原材料的单位购买量 | 第69-70页 |
5.3.5 降低成品库存 | 第70-72页 |
5.4 B产品退市前供应链管理绩效考核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