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 高校教师发展具有迫切的需求 | 第10-11页 |
2. 地方高校转型升格带给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第11页 |
3. 公共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着整体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2. 实际意义 | 第13-14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1. 地方高校 | 第14页 |
2. 公共课 | 第14-15页 |
3.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 第15-18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1. 关于高校公共课教师的研究 | 第19-20页 |
2.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20-21页 |
3. 关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21-24页 |
4.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24-25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1. 文献法 | 第25-26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26页 |
3. 访谈法 | 第26-27页 |
一、高校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概论 | 第27-32页 |
(一)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 第27-28页 |
1. 国家主导的的教师培训阶段(建国以来~20世纪90年代末) | 第27-28页 |
2. 高校教师相对自主的专业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 | 第28页 |
(二) 高校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28-32页 |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8-29页 |
2. 终身教育理论 | 第29-30页 |
3.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30-32页 |
二、基于A学院的个案研究 | 第32-61页 |
(一) 研究说明 | 第32-3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32-33页 |
2. 研究设计 | 第33-35页 |
(二) 公共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35-37页 |
(三) 公共课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 第37-48页 |
1.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维度分析 | 第37-41页 |
2.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差异 | 第41-48页 |
(四) 公共课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 第48-52页 |
(五) 公共课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 | 第52-54页 |
(六) 对访谈结果的整理 | 第54-61页 |
1. 公共课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 | 第54-56页 |
2.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活动效果 | 第56-57页 |
3.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57-61页 |
三、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61-71页 |
(一) 公共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 第61页 |
(二)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 第61-65页 |
1.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薄弱 | 第62-63页 |
2. 公共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欠缺 | 第63-65页 |
(三) 专业发展在性别、学科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第65页 |
(四) 专业发展在教龄、学历、职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 第65-67页 |
(五)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流于形式 | 第67-68页 |
1. 专业发展活动的效果难以保证 | 第67-68页 |
2.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少 | 第68页 |
(六)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不健全 | 第68-71页 |
1. 公共课教师的收入满意度低 | 第69页 |
2. 公共课教师的评价、晋升制度不合理 | 第69-71页 |
四、对策和建议 | 第71-78页 |
(一) 个人层面 | 第71-72页 |
1. 提高自主发展意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 第71页 |
2.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反思意识 | 第71-72页 |
(二) 学校层面 | 第72-78页 |
1. 设立专门的教师专业发展组织机构 | 第72-73页 |
2.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 | 第73-75页 |
3.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 | 第75-76页 |
4. 提高公共课教师的收入,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录A 地方高校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 第83-87页 |
附录B 地方高校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访谈提纲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