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6页 |
1.3.1 关于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2 关于自我效能感测量的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2.1 自我效能感 | 第16-18页 |
2.2 学业表现 | 第18-19页 |
2.2.1 学业表现 | 第18页 |
2.2.2 物理学业表现 | 第18-19页 |
3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物理学业表现的调查分析 | 第19-36页 |
3.1 调查过程 | 第19-21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19页 |
3.1.2 调查工具 | 第19-21页 |
3.1.3 问卷施测方式 | 第21页 |
3.2 问卷分析 | 第21-24页 |
3.2.1 统计分析软件 | 第21页 |
3.2.2 问卷分析 | 第21-24页 |
3.3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的数据分析 | 第24-34页 |
3.3.1 关于年级因素的数据分析 | 第24-26页 |
3.3.2 关于性别因素的数据分析 | 第26-29页 |
3.3.3 关于学校因素的数据分析 | 第29-31页 |
3.3.4 关于兴趣因素的数据分析 | 第31-34页 |
3.4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4 基于分析结果的讨论与改善学生自我效能的建议 | 第36-41页 |
4.1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物理学业表现相关性的讨论 | 第36页 |
4.2 改善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升学业表现的讨论与建议 | 第36-41页 |
4.2.1 关于年级因素的讨论和建议 | 第36-37页 |
4.2.2 关于性别因素的讨论和建议 | 第37-38页 |
4.2.3 关于学校因素的讨论和建议 | 第38-39页 |
4.2.4 关于兴趣因素的讨论和建议 | 第39-40页 |
4.2.5 对区分度较低项目的解释与建议 | 第40-41页 |
5 总结 | 第41-4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1页 |
5.2 反思与不足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