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教学与挫折教育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1 挫折的基本概念 | 第14页 |
2.2 挫折的心理反应及影响 | 第14-15页 |
2.3 相关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2.3.1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 第15页 |
2.3.2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 第15-16页 |
第3章 古诗文教育教学分析 | 第16-25页 |
3.1 古诗文教学的地位 | 第16-17页 |
3.2 古诗文教学地位与挫折教育关联 | 第17页 |
3.3 古诗文教学现状及原因 | 第17-20页 |
3.3.1 学生对古诗文兴趣不浓厚 | 第17-18页 |
3.3.2 教学方法混乱 | 第18-19页 |
3.3.3 现代网络技术的影响 | 第19-20页 |
3.4 古诗文教学现状与挫折教育关联 | 第20-21页 |
3.5 学习者学段分析 | 第21-22页 |
3.6 挫折教育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第22-25页 |
3.6.1 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 第22页 |
3.6.2 数据分析 1 | 第22页 |
3.6.3 数据分析 2 | 第22-25页 |
第4章 古诗文挫折教育研究 | 第25-35页 |
4.1 儒道处世思想在古诗文的体现 | 第25-26页 |
4.1.1 儒家——积极进取 | 第25-26页 |
4.1.2 道家——任性自然 | 第26页 |
4.2 儒道处世思想与挫折教育的联系 | 第26-27页 |
4.3 挫折教育实施原则与方式 | 第27-33页 |
4.3.1 以事喻人,春风化雨 | 第27-29页 |
4.3.2 善用诗教,化育人心 | 第29-30页 |
4.3.3 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 第30-33页 |
4.4 古诗文与挫折教育教学模式 | 第33-35页 |
第5章 教学案例及实践结果 | 第35-44页 |
5.1 教学案例一 | 第35-39页 |
5.1.1《定风波》教学设计 | 第35-38页 |
5.1.2 教学总结及实施原则说明 | 第38页 |
5.1.3 课后教学反馈 | 第38-39页 |
5.2 教学案列二 | 第39-42页 |
5.2.1《琵琶行》教学设计 | 第39-41页 |
5.2.2 教学总结及实施原则说明 | 第41-42页 |
5.2.3 课后教学反馈 | 第42页 |
5.3 教学实践及数据分析 | 第42-44页 |
5.3.1 教学实践情况说明 | 第42页 |
5.3.2 实践结果数据分析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关于在古诗文教学当中融入挫折教育的调查问卷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