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元素的应用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7-8页 |
| 第一章 新中国民族声乐和京剧发展概述 | 第8-14页 |
| 一、新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特点 | 第8-10页 |
| (一) 新中国民族声乐的定义 | 第8页 |
| (二) 新中国民族声乐的形成与发展 | 第8-10页 |
| (三) 新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 | 第10页 |
| 二、京剧的发展及特点 | 第10-11页 |
| (一) 京剧的定义 | 第10页 |
| (二)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 第10-11页 |
| (三) 京剧的特点 | 第11页 |
| 三、新中国民族声乐与京剧的区别与联系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元素的应用 | 第14-39页 |
| 一、京剧唱腔的独特元素 | 第14-17页 |
| (一) "西皮"腔与"二黄"腔 | 第14-15页 |
| (二) "脑后摘筋"(脑后音) | 第15-16页 |
| (三) "一字行腔" | 第16-17页 |
| (四) "声贯于顶" | 第17页 |
| 二、京剧唱腔元素的应用 | 第17-39页 |
| (一) 唱腔的应用 | 第17-24页 |
| (二) 咬字发音特点的应用 | 第24-30页 |
| (三) 呼吸特点的应用 | 第30-39页 |
| 第三章 京剧唱腔元素对新中国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 | 第39-42页 |
| 一、两者结合后开辟的新领域——"京歌" | 第39-40页 |
| 二、新中国民族声乐蓬勃发展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 附录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