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樱《笑猫日记》中的修辞特色探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杨红樱简介 | 第9页 |
1.1.2 《笑猫日记》简介 | 第9-10页 |
1.1.3 童话与修辞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学术界对杨红樱作品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学术界对童话作品修辞问题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便于“耳读”的童话语音选择 | 第13-20页 |
2.1 多用叠音,增强语言音乐美感 | 第13-17页 |
2.1.1 修饰描绘的AA型叠音 | 第14-15页 |
2.1.2 突出强调的AABB型叠音 | 第15-16页 |
2.1.3 摹景状物的ABB型叠音 | 第16-17页 |
2.2 巧用拟声,化生为熟活泼传神 | 第17-18页 |
2.3 注重押韵,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新颖形象的童话词汇运用 | 第20-27页 |
3.1 选择恰当词语,精准传达语义 | 第20-21页 |
3.2 合理搭配词语,强化语言表现 | 第21-23页 |
3.2.1 用好同义异形词,丰富语言变化 | 第21-22页 |
3.2.2 利用词语的反义关系,突出语言重点 | 第22-23页 |
3.2.3 通过词语表示递进关系,彰显语言逻辑 | 第23页 |
3.3 活用成语和四字格形式,提升语言新颖性 | 第23-25页 |
3.3.1 成语和四字格形式的常规使用 | 第24页 |
3.3.2 成语和四字格形式的仿造 | 第24-25页 |
3.4 引用流行语,提升语言时代性 | 第25-27页 |
第四章 贴合童话语境与儿童认知情境的句式安排 | 第27-32页 |
4.1 综合运用长句和短句,贴合不同语境 | 第27-29页 |
4.2 准确选择句子的语气,表现不同情感 | 第29-32页 |
第五章 凸显“孩子味儿”的修辞格 | 第32-49页 |
5.1 揭示性格特征的拟人修辞格 | 第32-34页 |
5.2 展现景物变化的比喻修辞格 | 第34-36页 |
5.3 强调情感语气的反复修辞格 | 第36-38页 |
5.3.1 词的反复 | 第36-37页 |
5.3.2 句的反复 | 第37-38页 |
5.4 增添诙谐幽默的夸张修辞格 | 第38-40页 |
5.5 丰富语言内容的引用修辞格 | 第40-42页 |
5.5.1 解释说明 | 第40-41页 |
5.5.2 烘托渲染 | 第41页 |
5.5.3 传达道理 | 第41-42页 |
5.5.4 普及知识 | 第42页 |
5.6 传递新鲜生动的仿造修辞格 | 第42-44页 |
5.6.1 仿词 | 第42-43页 |
5.6.2 仿句 | 第43-44页 |
5.7 加强语言气势的排比修辞格 | 第44-45页 |
5.8 造成起伏变化的设问修辞格 | 第45-46页 |
5.9 强化中心意图的反问修辞格 | 第46页 |
5.10 其他 | 第46-49页 |
5.10.1 环环相扣的顶针修辞格 | 第46-47页 |
5.10.2 形象鲜明的借代修辞格 | 第47页 |
5.10.3 激发联想的类比修辞格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出版界的“杨红樱现象” | 第49-52页 |
6.1“孩子味儿”的语言和形象 | 第49-50页 |
6.2 融入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