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特色高中 | 第14页 |
·学校课程规划 | 第14页 |
·校本课程开发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特色高中的发展及其本质特征 | 第22-29页 |
1 国内特色高中的发展 | 第22-24页 |
·我国启动特色高中创建的背景 | 第22页 |
·我国特色高中的发展概况 | 第22-24页 |
2 国外特色高中的发展——英国的经验 | 第24-26页 |
·英国推出特色高中政策的背景 | 第24-25页 |
·英国特色高中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3 特色高中的本质特征 | 第26-29页 |
·追求教育多样化,提供更多的选择,努力发展学生个性是直接动因 | 第26页 |
·创设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特色学校发展的内在方式 | 第26页 |
·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 | 第26-27页 |
·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是最终诉求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特色高中课程规划 | 第29-38页 |
1 人才培养目标确立 | 第29-31页 |
·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浙江省洞头县第一中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 第30-31页 |
2 学校特色的凝练 | 第31-32页 |
3 学校课程结构的构架 | 第32-38页 |
·夯实基础——核心课程群 | 第34页 |
·海洋文化特质养成课程——选修课程群 | 第34-36页 |
·海岛学生课外活动 | 第36-37页 |
·核心课程、特色课程群、课外活动三者之间关系 | 第37页 |
·个性化课程的组织管理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特色课程体系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 第38-46页 |
1 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和管理机制 | 第38-40页 |
·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 | 第39-40页 |
·校本课程开发的奖励制度 | 第40页 |
2《魅力洞头——走进海洋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40-46页 |
·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 | 第40页 |
·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 | 第40-41页 |
·校本课程内容的筛选与设计 | 第41-42页 |
·校本课程的实施 | 第42-44页 |
·校本课程的评价 | 第44-4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6-55页 |
1 洞头一中创建特色学校与深化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 第46-50页 |
·学校初具“海洋文化”的教育特色 | 第46-47页 |
·学校构架了“海洋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 | 第47-48页 |
·加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 第48页 |
·学生学业成绩的大幅上升 | 第48-49页 |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 第49-50页 |
2 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选修课程的课时比例较小 | 第50-51页 |
·校本课程的质量满意度仍需提升 | 第51页 |
·学校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功利化 | 第51-52页 |
·学校的校外资源利用程度较为局限 | 第52页 |
3 对策建议 | 第52-55页 |
·政府在特色高中创建过程中应发挥规划、协调和资源配置的作用 | 第52-53页 |
·进一步缩小国家课程规模,扩大选修课程的比例 | 第53页 |
·通过特色课程做强特色学科,通过高质量的特色学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第53-54页 |
·有效地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