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初中历史教材中抗日战争史内容的演变研究--以人教版为例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绪论 | 第12-15页 |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学界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改革开放前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抗日战争内容 | 第15-20页 |
(一)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初期的合作与矛盾变化 | 第15-16页 |
1. 片面贬低国民党 | 第15-16页 |
2. 模糊化处理国民党“反共高潮” | 第16页 |
(二)关于国民党正面抗战 | 第16-18页 |
1. 强调国民党反共气焰嚣张 | 第17页 |
2. 贬低国统区统治,赞美敌后根据地建设 | 第17-18页 |
(三)关于日军侵华史及欧美国家援助 | 第18-20页 |
1. 笼统描述日军侵华史实 | 第18-19页 |
2. 贬低国统区统治,赞美敌后根据地建设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抗日战争内容 | 第20-27页 |
(一)关于国共两党合作及矛盾 | 第20-21页 |
1. 淡化“反共高潮”的话语模式 | 第20页 |
2. 客观定位国共两党的矛盾性质 | 第20-21页 |
(二)关于国民党正面抗战 | 第21-23页 |
1. 增加正面战场抗战史实 | 第21-22页 |
2. 客观分析正面战场 | 第22-23页 |
(三)关于日军侵华史及欧美国家援助 | 第23-27页 |
1. 增多日军侵华的罪行内容 | 第23-24页 |
2. 直观表述日军侵华 | 第24-25页 |
3. 真实反映世界各盟国对中国的援助 | 第25页 |
4. 彰显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初中教材涉及的抗日战争史内容演变的原因 | 第27-35页 |
(一)时代环境的改变 | 第27页 |
(二)新史学研究成果的诞生 | 第27-30页 |
(三)现代历史教育理念的转变 | 第30-32页 |
1. 历史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 第30-31页 |
2. 学生需求的改变 | 第31-32页 |
(四)日本右翼势力扭曲历史事实 | 第32-35页 |
1. 篡改历史教科书 | 第32-33页 |
2. 参拜靖国神社 | 第33页 |
3. 日军销毁在中国遗留的生化武器 | 第33页 |
4. 日本谋求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问题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应对抗日战争史内容变化的教学策略 | 第35-42页 |
(一)全方位把握抗日战争的背景 | 第35-36页 |
(二)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 第36-38页 |
1. 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 | 第36-37页 |
2. 培养学生形成珍爱和平、珍爱生命的人文意识 | 第37-38页 |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 第38页 |
(三)实现初高中历史内容的衔接 | 第38-39页 |
(四)认可学术界公认的新的历史观点 | 第39-42页 |
1. 关于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 第40页 |
2. 关于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 | 第40页 |
3. 对抗日战争意义的认识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