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 问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与综述 | 第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 研究创新 | 第11-12页 |
1、选题创新 | 第11页 |
2、立意创新 | 第11页 |
3、成果创新 | 第11-12页 |
一、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发展历程中的谢绍曾 | 第12-20页 |
(一) 中国近现代声乐教育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1. 初创期(20世纪初——1949) | 第12-13页 |
2. 探索期(1949——1978) | 第13-14页 |
3. 发展期(1978至今) | 第14-15页 |
(二) 谢绍曾生平简介及艺术成就 | 第15-20页 |
1. 生平简介 | 第15-16页 |
2. 艺术成就 | 第16-20页 |
二、谢绍曾声乐艺术理论体系 | 第20-47页 |
(一) 对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的继承 | 第20-26页 |
1. 歌唱的吐字艺术 | 第20-24页 |
2. 歌唱的呼吸技巧 | 第24-26页 |
(二) 对外国声乐艺术理论的借鉴 | 第26-30页 |
1. 对苏石林声乐教学理论的借鉴 | 第27页 |
2. 对外国论著中声乐理论研究的借鉴 | 第27-30页 |
(三) 对发声训练理论的提出 | 第30-36页 |
1. 错误的发声习惯及解决方法 | 第30-32页 |
2. 正确的练声观念和发声方法 | 第32-34页 |
3. 关闭唱法的理论研究 | 第34-36页 |
(四) 对声乐审美理论的提出 | 第36-43页 |
1. 鼻音和喉音问题 | 第36页 |
2. Vibrato | 第36-37页 |
3. 各声部的特点 | 第37-43页 |
(五) 对嗓音治疗方面的研究 | 第43-47页 |
1. 练习轻松的Staccato | 第45页 |
2. 坚持练习Mezzo voc | 第45-46页 |
3. 练习声音的弹性 | 第46-47页 |
三、谢绍曾的声乐教学实践 | 第47-53页 |
(一) 培养目标 | 第47页 |
(二) 教学原则 | 第47-48页 |
1. 严谨治学 | 第47页 |
2. 因材施教 | 第47-48页 |
3. 重视基本功练习 | 第48页 |
4. 全面发展 | 第48页 |
(三) 教学改革 | 第48-50页 |
1. 加强学术交流 | 第49页 |
2. 丰富教研活动 | 第49页 |
3. 声乐教学现代化 | 第49页 |
4. 声乐教学民族化 | 第49-50页 |
(四) 教材选择 | 第50页 |
(五) 教学反思 | 第50-53页 |
1. 放松的意义 | 第50-51页 |
2. 感觉的作用 | 第51-52页 |
3. 表现力的培养 | 第52-53页 |
四、谢绍曾声乐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影响 | 第53-62页 |
(一) 理论研究的影响 | 第53-57页 |
1. 继承、借鉴、发展、创新 | 第53-55页 |
2. 发声训练理论 | 第55-56页 |
3. 声乐审美理论 | 第56页 |
4 嗓音治疗方面 | 第56-57页 |
(二) 教学实践的影响 | 第57-62页 |
1. 留学归国的学生 | 第57-59页 |
2. 从事教学管理的学生 | 第59-60页 |
3. 从事表演及教学的学生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