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幼儿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7页
 (一) 研究目的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1. 理论意义第9页
  2. 实践意义第9-10页
 (三) 研究综述第10-17页
  1. 概念界定第10-11页
  2. 不同群体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第11-15页
  3. 基于幼儿视角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5-17页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7-20页
 (一) 研究对象第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20页
  1. 访谈法第17-18页
  2. 观察法第18页
  3. 测验法第18-19页
  4. 文献法第19-20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0-41页
 (一) 幼儿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的外在特征第20-24页
  1. 外表方面第20-21页
  2. 言语方面第21-23页
  3. 动作方面第23-24页
 (二) 幼儿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的内在特征第24-34页
  1. 性格方面第24-27页
  2. 能力方面第27-30页
  3. 情感方面第30-34页
 (三) 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理想教师的心理需求第34-41页
  1. 小班幼儿对理想教师的心理需求第34-35页
  2. 中班幼儿对理想教师的心理需求第35-37页
  3. 大班幼儿对理想教师的心理需求第37-41页
四、讨论第41-44页
 (一) 幼儿描绘理想教师形象背后的现实需求第41-42页
  1. 渴望快乐第41页
  2. 向往自由第41-42页
  3. 需要被尊重第42页
 (二) 幼儿描绘理想教师形象的发展趋势第42-44页
  1. 由生理需求逐渐向社会性需求过渡第43页
  2. 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发展第43页
  3. 由非本质特征向本质特征靠近第43-44页
五、结论与反思第44-47页
 (一) 结论第44页
  1. 幼儿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的外在特征第44页
  2. 幼儿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的内在特征第44页
  3. 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理想教师的心理需求第44页
 (二) 研究反思第44-47页
  1. 幼儿口中所述与心中所想的一致性第45页
  2. 幼儿心目中理想教师存在的现实可能性第45-46页
  3. 本研究不足之处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后记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双语”幼儿园地域特色艺术教育活动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