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乐教在当代的实践探索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22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第8-10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一、论乐教的当代价值第10-12页
  二、论雅乐的重建与价值第12-14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4-20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4页
  二、古代乐教起源与发展第14-18页
  三、乐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第18-20页
 第四节 研究目的、研究限制、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第20-22页
  一、研究目的第20页
  二、研究限制第20页
  三、研究方法第20-21页
  四、文章框架第21-22页
第一章 “乐”本体之乐教实践第22-31页
 第一节 以文人音乐为主的乐教实践——《国乐启蒙》实践第23-27页
  一、“国乐启蒙”乐教实践分析第23-25页
  二、专家点评及“重建中华乐教、复兴文化精神”研讨会第25-27页
 第二节 民乐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之乐教实践——儿童中国乐教课堂第27-29页
  一、儿童中国乐教课堂乐教实践分析等第27-28页
  二、专家点评第28-29页
 第三节 以古琴为核心的乐教实践——“琴道课程”乐教实践第29页
  一、“琴道课程”乐教实践分析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二章 以“礼乐”为核心的乐教实践第31-41页
 第一节 全方位践行古代乐教理念之实践——中国音乐学院雅乐团第31-36页
  一、雅乐团乐教实践分析第31-34页
  二、雅乐团成立相关背景第34-35页
  三、雅乐团相关进展第35-36页
 第二节 乐教的大众传承——天坛神乐署乐教实践第36-39页
  一、神乐署乐教实践分析第36-37页
  二、《中和韶乐》具体内容第37页
  三、关于《中和韶乐》学界两种观点第37-39页
 第三节 古代教育的当代实践——龚鹏程国学院六艺教育第39-41页
  一、龚鹏程国学院六艺教育实践分析第39-40页
  二、定位及实践内容第40-41页
第三章 乐教相关内容、方式之实践第41-52页
 第一节 儿童经典诵读教育实践第41-44页
  一、四海孔子书院“儿童经典诵读教育”实践分析第41-42页
  二、中华乐教课题第42-44页
 第二节 诗乐之桥——吟诵教育实践第44-50页
  一、“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吟诵教育实践分析第44-47页
  二、“吟诵”教育回顾第47页
  三、吟诵教育与乐教实践关系之探讨第47-48页
  四、对吟诵教学的相关研究第48-50页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实践第50-52页
  一、实践现状第50-51页
  二、媒体热议第51-52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52-72页
 第一节 当代乐教实践:总结第52-65页
  一、乐教实践对比第53-58页
   (一) 传承方式第55页
   (二) 实践方式第55页
   (三) 教育内容第55页
   (四) 教育理念第55-58页
  二、乐教的社会价值第58-65页
   (一) 作为主流音乐教育的补充第58-59页
   (二) 作为对于国学启蒙教育的呼应第59-61页
   (三) 作为当代乐教理论研究的基础第61-63页
   (四) 作为是当下社会急需的精神食粮第63-65页
 第二节 当代乐教的实践难点第65-72页
  一、各方有效合作第65-66页
  二、教育者第66-68页
  三、教育方式第68-69页
  四、教育内容第69页
  五、教材第69-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与声明第74-75页
个人简历第75-76页
后记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刘德海琵琶传统乐曲的音色设计
下一篇:近代二胡作品分析--以陆橒《西秦王爷》之探讨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