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车身论文

基于拓扑优化原理的乘用车车身关键件结构轻量化设计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1页
   ·引言第14-15页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5-16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6页
   ·国内外轻量化研究现状第16-19页
     ·国内轻量化研究现状第16-17页
     ·国外轻量化研究现状第17-19页
   ·轻量化设计方法及原则第19-20页
     ·轻量化设计方法第19页
     ·轻量化设计原则第19-20页
   ·本文课题来源及意义第20-21页
     ·课题来源第20页
     ·课题意义第20-21页
第2章 拓扑优化原理及应用第21-29页
   ·拓扑概念第21-22页
     ·发展史第21页
     ·拓扑学第21-22页
   ·拓扑优化原理第22-24页
     ·数学模型和分析第22-23页
     ·常用算法简介第23-24页
   ·有限元法第24-27页
     ·有限元方法与有限元分析第24-26页
     ·Hypermesh简介第26页
     ·OptiStruct简介第26-27页
     ·LS-DYNA简介第27页
   ·拓扑优化技术的应用第27-29页
第3章 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第29-49页
   ·材料强度理论与轻量化材料选择方法第29-32页
     ·材料模型第29-30页
     ·强度设计中的材料屈服与破坏准则第30-31页
     ·材料选择原则第31-32页
   ·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第32-36页
     ·建模的简化原则第33-34页
     ·建模常用单元类型第34-35页
     ·模型网格质量检查方法第35页
     ·结构性能评估的关键技术指标第35-36页
   ·结构最优化方法第36-43页
     ·数学优化表达式第37页
     ·结构参数的极值第37-38页
     ·抗弯梁的重量最小化第38-39页
     ·压弯杆的重量最小化第39-43页
   ·防撞杆(梁)的稳定性第43-49页
     ·压杆基本效应第43页
     ·杆的压弯第43-49页
第4章 防撞杆结构轻量化设计第49-63页
   ·左前门防撞杆介绍第49-54页
     ·防撞杆介绍第49页
     ·防撞杆的设计流程第49-51页
     ·防撞杆的设计校核第51页
     ·闭口焊管式防撞杆与开口冲压板式防撞板性能对比第51-54页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54-56页
     ·CAD模型的建立、导入与修复第54-55页
     ·几何模型的简化第55-56页
     ·改善几何模型的拓扑结构第56页
   ·网格划分第56-60页
     ·网格质量检查第57-58页
     ·质量指标(QI)对单元质量的评价第58-60页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第60-62页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第60-61页
     ·设置拓扑优化参数第61页
     ·提交运算并查看优化结果第61-62页
   ·优化结果改进第62-63页
第5章 基于拓扑优化结果的方案设计及试验性能对比第63-73页
   ·汽车碰撞安全性评价指标第63-64页
     ·耐撞性第63页
     ·吸能性评价指标第63-64页
   ·碰撞法规和试验仪器装置第64-66页
     ·C-NCAP侧碰试验(侧门侵入准静态试验)第64-65页
     ·侧面刚性柱碰撞第65页
     ·准静态三点弯试验第65-66页
   ·试验和数据结果处理分析第66-73页
     ·侧碰分析第67-69页
     ·柱碰分析第69-70页
     ·三点弯曲性能分析对比第70-7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路径识别的智能车系统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SUV复合前端支架最佳注塑工艺参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