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数字词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导言 | 第7-12页 |
·数字词语的界说 | 第7页 |
·语料来源 | 第7-8页 |
·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文化方面的研究 | 第8-9页 |
·释义方面的研究 | 第9-10页 |
·比较研究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理论、方法 | 第11-12页 |
2 《现代汉语词典》数字词语的形式特征 | 第12-21页 |
·数字词语字数数量研究 | 第12-13页 |
·固定格式 | 第13-17页 |
·数字待嵌格式 | 第14-16页 |
·《现代汉语词典》数字嵌入格式研究 | 第16-17页 |
·特殊数字词语 | 第17-21页 |
·纯数字词语 | 第17页 |
·异形数字词语 | 第17-21页 |
3 《现代汉语词典》数字词语释义及演变 | 第21-31页 |
·义项数目 | 第21页 |
·释义方式 | 第21-23页 |
·加注语源 | 第23-24页 |
·加注色彩、形象义 | 第24-25页 |
·含贬义 | 第24-25页 |
·含讥讽、诙谐 | 第25页 |
·含敬辞 | 第25页 |
·表谦辞 | 第25页 |
·表婉辞 | 第25页 |
·同义数字词语 | 第25-27页 |
·基本概况 | 第25-26页 |
·意思相同的数字词语 | 第26页 |
·近义数字词语 | 第26-27页 |
·词义的演变和发展 | 第27-31页 |
·词义的演变 | 第27-29页 |
·词汇发展的原因 | 第29-31页 |
4 《现代汉语词典》数字词语中释义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参见的体例未能统一 | 第31-32页 |
·异名的参见术语未统一 | 第31页 |
·个别采用词义对释缺少参见条 | 第31-32页 |
·释义语言存在问题 | 第32-34页 |
·“旧指”、“旧时指”的不一致 | 第32页 |
·“通常指”、“常用来指”的不统一 | 第32页 |
·“通常用来比喻”和“一般用来比喻”的不一致 | 第32-33页 |
·(多用于比喻)与多用于比喻的不统一 | 第33-34页 |
5 数字词语的相关文化分析 | 第34-41页 |
·文化分析的意义 | 第34-35页 |
·利于更好的理解数字词语 | 第34页 |
·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 第34页 |
·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 第34-35页 |
·数字词语折射出的文化蕴涵 | 第35-41页 |
·阴阳五行及佛教思想对数字词语的影响 | 第35-37页 |
·数字词语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 第37-38页 |
·民族审美意识 | 第38-39页 |
·民族习俗文化 | 第39-41页 |
6 《现代汉语词典》与两部词典的比较 | 第41-56页 |
·《现代汉语词典》与《数字熟语词典》的比较 | 第41-44页 |
·两部词典相同的地方 | 第42-43页 |
·两部词典不同的地方 | 第43-44页 |
·《现代汉语词典》与《新词新语词典》的比较 | 第44-56页 |
·两部词典相同的地方 | 第45页 |
·两部词典不同的地方 | 第45-50页 |
·《新词新语词典》中数字词语的来源 | 第50-51页 |
·数字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 | 第51-54页 |
·数字词语的发展趋势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