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

《墨经》和《公孙龙子》语言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一、《墨经》和墨子第9-11页
  (一) 《墨经》的由来和作者第9页
  (二) 《墨经》的内容第9-11页
  (三) 墨子第11页
 二、《公孙龙子》和公孙龙第11-13页
  (一) 《公孙龙子》篇目第11-12页
  (二) 《公孙龙子》内容第12页
  (三) 公孙龙第12-13页
 三、研究概况及论文研究意义第13-17页
  (一) 研究概述第13-15页
  (二) 研究意义和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符号学和语言哲学思想的比较第17-31页
 一、名实概念的比较第17-21页
  (一) 《墨经》中的“名”第17-18页
  (二) 《墨经》中的“实”第18页
  (三) 《公孙龙子》中的“实”第18-20页
  (四) 《公孙龙子》中的“名”第20页
  (五) 两书“名”“实”概念对比第20-21页
 二、“名实”关系的比较第21-23页
  (一) 《墨经》中的“名实”关系第21-22页
  (二) 《公孙龙子》的“名实”关系第22-23页
  (三) 两书“名实”关系的对比第23页
 三、两书中“正名”观的比较第23-26页
  (一) 《墨经》的“正名”思想第23-24页
  (二) 《公孙龙子》的“正名”第24-25页
  (三) 两书“正名”思想的比较第25-26页
 四、两书中“指”的概念比较第26-31页
  (一) 《墨经》对“指”的理解第26-27页
  (二) 《公孙龙子》对“指”的理解第27-29页
  (三) 两书“指”的比较第29-31页
第三章 语词术语和语用思想的比较第31-41页
 一、两书语词术语的比较第31-35页
  (一) 《墨经》中的语词术语第31-32页
  (二) 《公孙龙子》中的语词术语第32-34页
  (三) 两书语词术语的比较第34-35页
 二、两书语言观念的比较第35-38页
  (一) 两书的“白马与马”论第35-36页
  (二) 两书的“牛马论”“牛羊论”第36-38页
 三、两书语言思想涉及范围的比较第38-41页
  (一) 《墨经》涉及到的范围第38-39页
  (二) 《公孙龙子》所涉及的范围第39-40页
  (三) 两书涉及范围的比较第40-41页
第四章 语言思想源流的比较第41-51页
 一、墨家之前的语言思想第41-42页
  (一) 道与名第41-42页
  (二) 孔子正名第42页
 二、两书语言思想的产生第42-46页
  (一) 摆脱前人思想的枷锁第42-44页
  (二) 从语言角度看名实问题的开创第44-46页
 三、两书对后世语言思想发展的影响第46-51页
  (一) 《墨经》语言思想的影响第46-48页
  (二) 《公孙龙子》语言思想的影响第48-49页
  (三) 两书语言思想影响差异的比较第49-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7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宜君方言词汇及其过渡性特点研究
下一篇: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