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引言 | 第9-13页 |
|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方法 | 第12页 |
| ·语料说明 | 第12-13页 |
| 2. 话语标记的界定 | 第13-20页 |
| ·前人对话语标记的界定 | 第13-14页 |
| ·本文对话语标记的界定 | 第14-18页 |
| ·话语标记的特征 | 第14-16页 |
| ·话语标记的功能 | 第16-18页 |
| ·《杨澜访谈录》中的常用话语标记 | 第18-20页 |
| 3. 个案一:话语标记“所以”与“so” | 第20-35页 |
| ·以往回顾研究 | 第20页 |
| ·整体使用情况考察 | 第20-22页 |
| ·主持人的使用情况 | 第22-29页 |
| ·话语推论标记 | 第22-24页 |
| ·话题转换标记 | 第24-27页 |
| ·话题延续标记 | 第27-29页 |
| ·嘉宾的使用情况 | 第29-34页 |
| ·命题结论标记 | 第29-31页 |
| ·话题转换标记 | 第31-32页 |
| ·话题延续标记 | 第32-34页 |
| ·使用情况比较 | 第34-35页 |
| 4. 个案二:话语标记“你知道”与“you know” | 第35-49页 |
| ·以往研究回顾 | 第35-37页 |
| ·整体使用情况 | 第37-38页 |
| ·主持人的使用情况 | 第38-41页 |
| ·信息提醒功能 | 第38-39页 |
| ·信息修正功能 | 第39-41页 |
| ·情感态度功能 | 第41页 |
| ·嘉宾的使用情况 | 第41-47页 |
| ·信息提醒功能 | 第41-42页 |
| ·信息引入功能 | 第42-43页 |
| ·信息修正功能 | 第43-45页 |
| ·信息突显功能 | 第45-47页 |
| ·情感态度功能 | 第47页 |
| ·使用情况比较 | 第47-49页 |
| 5. 个案三:话语标记“这个”与“well” | 第49-61页 |
| ·以往研究回顾 | 第49-50页 |
| ·整体使用情况 | 第50-51页 |
| ·主持人的使用情况 | 第51-54页 |
| ·话语起始标记 | 第51-53页 |
| ·话语迟疑标记 | 第53-54页 |
| ·嘉宾的使用情况 | 第54-60页 |
| ·话语起始标记 | 第54-55页 |
| ·话语迟疑标记 | 第55-57页 |
| ·面子缓和标记 | 第57-59页 |
| ·信息短缺标记 | 第59-60页 |
| ·使用情况比较 | 第60-61页 |
| 6. 结语 | 第61-64页 |
|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