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理论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现实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内部资本市场存在性研究 | 第9页 |
·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研究 | 第9-11页 |
·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研究 | 第11-12页 |
·相关评述 | 第12-13页 |
·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创新 | 第15页 |
·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内部资本市场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 第16-20页 |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内部资本市场特征 | 第18-20页 |
·交易成本与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内部化与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理论 | 第21-24页 |
·内部化理论 | 第21-22页 |
·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的影响因素及最优边界的选择 | 第24-33页 |
·影响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的因素 | 第24-27页 |
·组织结构 | 第24-25页 |
·公司治理的作用 | 第25-26页 |
·法律规定及契约约束的作用 | 第26-27页 |
·外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影响 | 第27页 |
·内部资本市场最优边界的模型选择 | 第27-29页 |
·最优边界的选择对企业的价值影响 | 第29-33页 |
·项目成员企业层面的价值创造 | 第30-31页 |
·集团总部层面的价值创造 | 第31-33页 |
第4章 内部资本市场边界变动:基于国际经验的比较分析 | 第33-41页 |
·美国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的变动规律 | 第33-34页 |
·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的扩张——多元化并购 | 第33页 |
·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的收缩——专业化回归 | 第33-34页 |
·影响美国内部资本市场边界变动的主要因素 | 第34-36页 |
·组织结构 | 第34-35页 |
·外部资本市场环境 | 第35页 |
·法律规定 | 第35-36页 |
·公司治理 | 第36页 |
·日本的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的变化规律 | 第36-38页 |
·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的扩大——密切的银企关系 | 第37-38页 |
·内部资本市场边界收缩——金融制度改革 | 第38页 |
·日本内部资本市场边界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8-41页 |
·公司治理 | 第38-39页 |
·契约约束 | 第39页 |
·外部资本市场环境 | 第39-41页 |
第5章 中国内部资本市场边界最优化的对策建议 | 第41-47页 |
·中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 | 第41-42页 |
·影响中国内部资本市场最优边界的特殊因素 | 第42-43页 |
·完善中国内部资本市场最优边界的相关建议 | 第43-47页 |
·积极发展 M 型组织结构,健全监管体系 | 第43-45页 |
·完善外部资本市场 | 第45页 |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 第45-46页 |
·完善企业集团信息披露及内部资本市场行为约束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