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

内容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5页
第一章 "革命文学"论争中的茅盾第15-46页
 第一节 《欢迎(太阳>》与革命文学阵营的分歧第15-23页
 第二节 论争中的"辩解"第23-35页
 第三节 "申述"+"答辩"的"自述性"批评第35-46页
第二章 "左翼话语"冲突中的茅盾第46-65页
 第一节 "革命文学"、"普罗文学"与"左翼文学"第46-50页
 第二节 左翼文坛的"反思"与"展望"第50-60页
 第三节 重叙"左翼文学历史"第60-65页
第三章 "文艺大众化"讨论中的茅盾第65-84页
 第一节 作为"接合"的"联合战线"第65-74页
 第二节 "大众"的"虚"和"实"第74-78页
 第三节 "技术是主,文字是末"第78-84页
第四章 "文艺自由论辩"与茅盾第84-102页
 第一节 提倡"有原则的论争"第84-87页
 第二节 "旁攻"的回应第87-93页
 第三节 传布"严肃的文学观念"第93-102页
第五章 "两个口号"论争中的茅盾第102-123页
 第一节 《迎一九三六年》与"诗人的态度"第102-106页
 第二节 "中心思想"与"叙述自由"第106-111页
 第三节 茅盾"对抗"的内在视景第111-123页
第六章 茅盾的左翼文学想象第123-147页
 第一节 "左翼文学"建构的焦虑第123-131页
 第二节 作为"文学"的"左翼"第131-139页
 第三节 想象"左翼文学"的未来第139-147页
结语第147-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5页
后记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网络文学的土著理论与网络性
下一篇: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以贵州猫跳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