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联合控制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DSP 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遗传算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所作的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航向/横摇数字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第17-25页 |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航向/横摇数字控制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第17页 |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数字控制器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数字控制器软硬件方案设计 | 第18-20页 |
·控制器硬件整体设计方案 | 第18-19页 |
·控制器软件整体设计方案 | 第19-20页 |
·控制器算法设计 | 第20-24页 |
·船舶运动模型选取 | 第20-22页 |
·鲁棒调节器的设计 | 第22页 |
·舵角/翼舵角-鳍角/翼鳍角分配规则设计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数字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25-37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 第26-35页 |
·TMS320C6713 芯片概述 | 第26-27页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复位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DSP 片上外设配置 | 第29页 |
·DSP 时钟电路设计 | 第29-31页 |
·外部 FLASH 存储器设计 | 第31-32页 |
·JTAG 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外部异步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并行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TMS320C6713 最小系统板制作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数字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37-63页 |
·DSP 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37-45页 |
·时钟模块初始化设置 | 第38-39页 |
·外部存储器接口初始化设计 | 第39-41页 |
·FLASH 模块初始化 | 第41-43页 |
·定时器模块初始化 | 第43-44页 |
·中断设定 | 第44-45页 |
·异步串行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第45-49页 |
·异步串行通信模块初始化设计 | 第45-46页 |
·Modbus 通信协议设定 | 第46-48页 |
·数据发送接收设计 | 第48-49页 |
·多通道缓冲串口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第49-54页 |
·多通道缓冲串口模块初始化设计 | 第51-53页 |
·多通道缓冲串口模块中断配置 | 第53页 |
·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 第53-54页 |
·船舶鲁棒调节器程序设计 | 第54页 |
·并行遗传算法程序设计 | 第54-62页 |
·初始化种群设计 | 第56-57页 |
·适应度函数设计 | 第57-58页 |
·选择操作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交叉操作程序设计 | 第60-61页 |
·变异操作程序设计 | 第61页 |
·终止条件设定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航向/横摇数字控制系统实现 | 第63-81页 |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航向/横摇数字控制系统集成 | 第63-65页 |
·数字控制器系统硬件调试 | 第65-66页 |
·硬件调试的方法与步骤 | 第65页 |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65-66页 |
·数字控制器软件调试 | 第66-74页 |
·CCS2.2 软件应用 | 第66页 |
·多处理器调试 | 第66-68页 |
·TMS320C6713 程序烧写 | 第68-69页 |
·异步串行通信模块程序测试 | 第69-70页 |
·多通道缓冲串口模块测试 | 第70-72页 |
·并行与串行遗传算法程序对比测试 | 第72-74页 |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航向/横摇数字控制系统试验 | 第74-80页 |
·舵/翼舵-鳍/翼鳍伺服系统性能测试 | 第74-75页 |
·船舶舵/翼舵-鳍/翼鳍航向/横摇数字控制系统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75-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