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9页 |
正文 | 第9-52页 |
第一部分:半音化概述 | 第9-17页 |
一、巴洛克时期的半音化 | 第9-12页 |
二、古典时期的半音化 | 第12-17页 |
第二部分: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 | 第17-47页 |
一、概述 | 第17-18页 |
二、瓦格纳调性发展的呈现方式 | 第18-26页 |
<一>、古典调性的瓦解和扩张 | 第18-20页 |
<二>、半音化和声对调性范围拓展的意义 | 第20-21页 |
<三>、离调彰显半音化意义 | 第21-25页 |
<四>、半音化在调式交替中的意义 | 第25-26页 |
三、瓦格纳调性发展的轴心体系——半音化 | 第26-33页 |
<一>、半音化轴心作用使功能和声得以创新 | 第26-27页 |
<二>、半音化在终止式前的运用造成调性延伸 | 第27-28页 |
<三>、半音化轴心调解着和声的功能关系 | 第28-29页 |
<四>、半音化轴心在和声进行中的功能与色彩 | 第29-32页 |
<五>、半音化轴心使音乐作品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并发展 | 第32-33页 |
四、瓦格纳作品中半音化的三个彰显特征 | 第33-45页 |
<一>、代表作品的突出性 | 第33-40页 |
<二>、其他作品的相承性 | 第40-41页 |
<三>、属七和弦运用的典型性 | 第41-45页 |
五、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部分:半音化手法对现代音乐调性发展的影响 | 第47-52页 |
一、概述 | 第47页 |
二、以半音化为轴心的调性新发展 | 第47-48页 |
三、半音化轴心对和声非功能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四、半音化轴心体系对无调性音乐发展的影响 | 第49-50页 |
五、思考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