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基于契约修正与动态平衡的法律分析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22页
导论第22-31页
第一章 法学视野内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归纳与评述第31-62页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嬗变第31-42页
  一、古代社会责任思想萌芽与冲动第32-35页
  二、近代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历练与回旋第35-38页
  三、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碰撞与发展第38-42页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演进第42-49页
  一、早期概念的诞生和由来第42-44页
  二、自由经济主义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诠释第44-45页
  三、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现状总结第45-49页
 第三节 对既有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论评析第49-62页
  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论评介第50-57页
  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利润观的辨析第57-62页
第二章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总结与反思第62-96页
 第一节 世界代表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综述第62-68页
  一、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良心运动第62-63页
  二、如火如荼的消费者运动第63-64页
  三、日益壮大的环境保护运动第64-65页
  四、“生产守则”和“全球契约”运动第65-68页
 第二节 美英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践第68-75页
  一、美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践第68-71页
  二、英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实践第71-75页
 第三节 欧洲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践第75-79页
  一、德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实践第75-76页
  二、荷兰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实践第76-77页
  三、欧共体(欧盟)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实践第77-79页
 第四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第79-85页
  一、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第79-82页
  二、国际组织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第82-85页
 第五节 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第85-90页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历史第85-86页
  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现状第86-90页
 第六节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反思与启示第90-96页
  一、对国际相关实践的反思与启示第90-92页
  二、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反思与启示第92-96页
第三章 企业社会责任法律理论的五个基础要素第96-140页
 第一节 责任主体的决定因素一——商事法律关系聚合性第96-103页
  一、商事法律关系的“聚合性”特征与社会责任主体定位的思想发端第97-99页
  二、“聚合性”特征对商法原则及社会责任理念的影响第99-101页
  三、商事法律精神及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映射第101-103页
 第二节 责任主体的决定因素二——对企业滥用经济力量的矫正第103-112页
  一、全球企业的强势例证第104-106页
  二、企业经济力量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第106-107页
  三、企业经济力量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第107-109页
  四、企业经济力量对教、科、文等领域的影响第109-110页
  五、企业经济力量的社会威胁第110-111页
  六、企业滥用经济力量的非正当性第111-112页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左右极——“无形之手”与凯恩思主义的影响第112-120页
  一、“无形之手”基本立场和理论要义第112-114页
  二、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立场和理论要义第114-117页
  三、“无形之手”、凯恩斯主义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影响第117-120页
 第四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基础与目标——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第120-131页
  一、功利主义伦理思想与企业的道德属性第120-124页
  二、企业社会责任在伦理正义上的价值反映第124-127页
  三、和谐社会:企业社会责任追求的现实目标第127-131页
 第五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权利主体——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的线索第131-140页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特征第132-133页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法律理论的意义第133-136页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足第136-140页
第四章 企业社会责任法律理论的核心要素:契约修正与动态平衡第140-172页
 第一节 契约的理想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追求第141-147页
  一、描述社会关系的基本视角——社会契约论第141-144页
  二、契约的理想化——和谐社会的法学意蕴第144-147页
 第二节 企业的契约角色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联第147-161页
  一、企业在现代社会契约中的角色第147-149页
  二、企业契约的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联第149-161页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契约局限性与契约理想化的差距第161-164页
  一、契约的不完全性与契约初衷理想化的差距第161-162页
  二、契约的静态性与契约履行理想化的差距第162-164页
 第四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和契约的修正与动态平衡第164-172页
  一、企业社会责任自我执行机制的要素与缺陷第165-167页
  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需要建立外生机制第167-169页
  三、契约的修正与动态平衡——以排污权交易为例第169-172页
第五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概念、性质与边界第172-190页
 第一节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概念的界定第172-180页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法学基础第172-175页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概念的表述第175-176页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体、权利主体和责任范围第176-180页
 第二节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性质第180-185页
  一、法学学科视野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性质第181-182页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合同责任外的补充机制第182-183页
  三、不同性质责任的融合: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法律责任体系的考虑第183-185页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关系辨析(兼论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第185-190页
  一、法学视野内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对道德责任的凝炼第185-187页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对法律责任范畴的拓展和超越第187-190页
第六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价值和司法意义第190-210页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的谋求第190-195页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义第191-192页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第192-195页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和市场机能的维护第195-201页
  一、市场机制的缺陷在所难免第196-198页
  二、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对市场机制漏洞的修补第198-201页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功能的衔接第201-206页
  一、政府失灵的表现第201-202页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与政府功能的衔接关系第202-203页
  三、政府在实现与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功能衔接方面的可作为领域第203-206页
 第四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司法手段的完善第206-210页
  一、司法机制的短板——法制的固有缺陷第206-208页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司法功能的拓展第208-210页
第七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实现第210-235页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现的问题与难点第210-216页
  一、现行法律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规定第210-212页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超出了现有审判机关的承载负荷第212-214页
  三、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要求审判工作人员有更高的职业素养第214-216页
 第二节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现的路径和原则第216-226页
  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现路径的观点综述第216-218页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现路径的选择:软法为治第218-222页
  三、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现路径的选择:硬法为纲第222-224页
  四、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现的几个注意性原则第224-226页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第226-230页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应解决的几个问题第226页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设的问题和难点分析第226-228页
  三、建设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想和建议第228-230页
 第四节 探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公益金制度第230-235页
  一、关于原有企业公益金制度的考察与分析第230-233页
  二、把企业公益金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有机结合的构想第233-235页
结束语第235-236页
参考文献第236-25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50-251页
后记第251-253页

论文共2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私募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