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理论分析 | 第19-32页 |
| ·股权结构的概念 | 第19-22页 |
| ·股权结构的含义 | 第19-20页 |
| ·股权结构的三种模式 | 第20-22页 |
| ·投资机会集理论概述 | 第22-28页 |
| ·投资机会集的内涵和性质 | 第22-23页 |
| ·投资机会集的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 ·投资机会集的测度 | 第25-28页 |
| ·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第28-32页 |
| ·股权结构的效应 | 第28-29页 |
| ·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作用的传导机制:治理结构 | 第29-30页 |
| ·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2-38页 |
|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 第32-33页 |
|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 ·样本的选取 | 第32-33页 |
|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 第33页 |
| ·股权集中度 | 第33页 |
| ·股权制衡度 | 第33-34页 |
| ·变量选择 | 第34-36页 |
| ·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指标 | 第34-35页 |
| ·解释变量—股权结构指标 | 第35-36页 |
| ·控制变量 | 第36页 |
| ·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38-54页 |
| ·投资机会集的因子分析 | 第38-42页 |
| ·投资机会集替代变量的选择 | 第38页 |
|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 ·方差分析 | 第39-40页 |
| ·确定初始因子负载矩阵 | 第40-41页 |
| ·因子旋转 | 第41页 |
| ·公共因子的解释 | 第41-42页 |
| ·因子得分计算 | 第42页 |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5页 |
|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3页 |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样本描述 | 第43-44页 |
| ·Z指数的样本描述 | 第44页 |
| ·H指数的样本描述 | 第44-45页 |
| ·企业价值的样本描述 | 第45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 ·回归分析 | 第46-54页 |
|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46-49页 |
| ·低投资机会集的样本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49-51页 |
| ·高投资机会集的样本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51-54页 |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研究结论及解释 | 第54-55页 |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