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思路 | 第12页 |
·本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游戏教学 | 第13-14页 |
·三年级英语游戏教学策略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国外关于游戏教学的研究 | 第15-19页 |
·国外游戏教学思想的萌芽和探索 | 第15-17页 |
·国外游戏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第17-19页 |
·国内关于游戏教学的研究 | 第19-21页 |
·国内游戏教学思想的探索 | 第19-20页 |
·国内游戏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第20-21页 |
·国内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第21-27页 |
·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的分类研究 | 第22-23页 |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 第23-25页 |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实施原则研究 | 第25-26页 |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模式研究 | 第26-27页 |
·研究反思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9-34页 |
·孔子的"乐教乐学"思想 | 第29-30页 |
·杜威的活动教学思想 | 第30-31页 |
·罗杰斯的人本教学思想 | 第31-32页 |
·倪谷音的愉快教学思想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本研究的现实基础 | 第34-39页 |
·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特点 | 第34-36页 |
·新学科的诱惑与困惑 | 第34-35页 |
·认知思维的直观性 | 第35页 |
·先内隐学习后外显学习 | 第35-36页 |
·有意注意的短暂性 | 第36页 |
·可塑性强 | 第36页 |
·小学三年级英语学科特点 | 第36-39页 |
·小学三年级英语学科特点 | 第36-37页 |
·游戏教学思想在三年级英语教材中的体现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小学三年级英语游戏教学的调查研究 | 第39-52页 |
·调查目的 | 第39页 |
·问卷调查的目的 | 第39页 |
·访谈调查的目的 | 第39页 |
·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39-40页 |
·问卷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 第39-40页 |
·访谈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 第40页 |
·调查过程 | 第40-41页 |
·问卷调查的过程 | 第40页 |
·访谈调查的过程 | 第40-41页 |
·调查结果 | 第41-49页 |
·问卷调查结果 | 第41-46页 |
·访谈调查结果 | 第46-49页 |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反思 | 第49-52页 |
·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 第49-50页 |
·教师应提高运用游戏教学策略的水平 | 第50页 |
·应注重学生在游戏教学中的参与体验性 | 第50-51页 |
·应加强游戏教学中师生的互动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小学三年级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的构建 | 第52-62页 |
·精心预设,保证游戏教学的适切性 | 第52-55页 |
·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恰当选择游戏类型 | 第52-53页 |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游戏情境 | 第53-55页 |
·适度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体验性 | 第55-57页 |
·运用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的游戏形式 | 第55-56页 |
·鼓励学生做课堂教学的小主人 | 第56-57页 |
·全程互动,营造乐学氛围 | 第57-60页 |
·语言互动 | 第57-59页 |
·非语言互动 | 第59-60页 |
·及时总结拓展,引发学生思考 | 第60-62页 |
第七章 游戏教学策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62-66页 |
·游戏教学策略与其他策略的结合 | 第62-64页 |
·游戏教学避免流于形式 | 第64页 |
·游戏教学避免极端化 | 第64-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1 小学三年级英语游戏教学调查问卷 | 第70-72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教师)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