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51页 |
第一节 涉及的语言和研究对象 | 第9-26页 |
一、涉及的语言 | 第9-10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0-26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台语量词研究和理论方法 | 第28-47页 |
一、台语量词研究 | 第28-44页 |
二、理论方法 | 第44-47页 |
第四节 语料来源和创新点 | 第47-51页 |
一、语料来源 | 第47-49页 |
二、创新点 | 第49-51页 |
第二章 那安壮语量词系统的共时描写 | 第51-175页 |
第一节 那安壮语概况 | 第51-63页 |
一、那安壮语简介 | 第51-54页 |
二、音位归纳的原则 | 第54页 |
三、语音系统 | 第54-62页 |
四、声调对应规则 | 第62-63页 |
第二节 那安壮语个体量词 | 第63-138页 |
一、形状量词 | 第63-102页 |
二、类别量词 | 第102-120页 |
三、专用量词 | 第120-138页 |
第三节 那安壮语部分量词和集体量词 | 第138-153页 |
一、部分量词 | 第138-141页 |
二、集体量词 | 第141-153页 |
第四节 那安壮语借用名量词和临时名量词 | 第153-164页 |
一、借用名量词 | 第153-162页 |
二、临时名量词 | 第162-164页 |
第五节 那安壮语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 | 第164-175页 |
一、专用动量词 | 第164-172页 |
二、借用动量词 | 第172-175页 |
第三章 那安壮语量词的特征及其与标准壮语、泰语的比较 | 第175-275页 |
第一节 那安壮语量词(?)an~(24)、tu~(24)与其它台语的比较分析 | 第175-229页 |
一、壮语和傣泰语(?)an~1词性的对比分析 | 第175-195页 |
二、从亲属语言看那安壮语tu~(24)的词汇意义 | 第195-229页 |
三、小结 | 第229页 |
第二节 从其它台语看那安壮语一些名量词的历史发展 | 第229-242页 |
一、称人的量词 | 第229-233页 |
二、器具的量词 | 第233-237页 |
三、衣物的量词 | 第237-239页 |
四、书字的量词 | 第239-242页 |
五、小结 | 第242页 |
第三节 那安壮语名量词对名词义类的区别作用及其与标准壮语、泰语的比较 | 第242-252页 |
一、亚历山大·艾肯婉尔德关于名量词语义参数的研究 | 第242-244页 |
二、关于台语名量词对名词义类的区别作用的研究 | 第244-245页 |
三、那安壮语名量词对名词义类的区别作用 | 第245-250页 |
四、那安壮语名量词对名词义类的区别作用与标准壮语、泰语的比较#245 | 第250-252页 |
第四节 那安壮语与名量词相关的语法现象及其与标准壮语、泰语的比较 | 第252-269页 |
一、名量词的组合能力 | 第252-256页 |
二、数量名搭配的顺序 | 第256-259页 |
三、类别名词问题 | 第259-263页 |
四、量词单独承担句法功能的现象 | 第263-265页 |
五、量词重叠问题 | 第265-266页 |
六、小结 | 第266-269页 |
第五节 那安壮语动量词与标准壮语、泰语的比较 | 第269-275页 |
一、那安壮语专用动量词的数量与标准壮语、泰语的比较 | 第269-270页 |
二、那安壮语专用动量词对动词义类的区别作用与标准壮语、泰语的比较 | 第270-271页 |
三、那安壮语动量词的借用范围与标准壮语、泰语的比较 | 第271页 |
四、那安壮语动量词的句法功能与标准壮语、泰语的比较 | 第271-275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275-278页 |
一、结论 | 第275-276页 |
二、不足和展望 | 第276-278页 |
参考文献 | 第278-290页 |
附录 | 第290-3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22-323页 |
后记 | 第323-3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