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优胜劣汰”的胜者--日本汉文训读法 | 第10-16页 |
第二章 从“译法”层面论训读法的缺陷--与英译汉诗文本比较 | 第16-27页 |
第一节 达意与传神的两难话题 | 第16-20页 |
第二节 押韵之美的缺席与退场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感情色彩的偏离与丢失 | 第22-24页 |
第四节 句法关系的变异与模糊 | 第24-27页 |
第三章 从“读法”层面论训读法的误读 | 第27-36页 |
第一节 古音的“古今通读”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活用字的“词性专一”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通假字的“意义各异”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数词、虚词的“望文生义” | 第31-36页 |
第四章 从负面影响论训读法的局限性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力不从心的国语教科书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形似神不似的日本汉诗 | 第38-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