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 第12-26页 |
第一节 企业融资结构及融资形式 | 第12-18页 |
一、 企业融资结构 | 第12-14页 |
二、 企业融资形式 | 第14-15页 |
三、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分析 | 第15-17页 |
四、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相互影响 | 第17-18页 |
五、 融资结构与融资形式的交叉——融资方式 | 第18页 |
第二节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和启示 | 第18-26页 |
一、 MM理论与企业资本结构 | 第19-20页 |
二、 修正的MM理论与企业资本结构 | 第20-21页 |
三、 不对称信息理论与企业资本结构 | 第21-22页 |
四、 激励理论与企业资本结构 | 第22-23页 |
五、 控制理论与企业资本结构 | 第23-26页 |
第二章 中国企业融资体制和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 | 第26-43页 |
第一节 中国企业融资体制的历史变迁 | 第26-29页 |
一、 国家集权的财政融资体制 | 第26-27页 |
二、 单一债务融资体制 | 第27-28页 |
三、 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融资体制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中国企业融资体制的现实选择 | 第29-33页 |
一、 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融资体制 | 第30-31页 |
二、 发展银行主导型的多元化融资体制 | 第31-33页 |
第三节 中国企业融资方式的特征和融资形式的比较 | 第33-41页 |
一、 银行融资方式的特点 | 第33-34页 |
二、 股票融资方式的特点 | 第34-35页 |
三、 企业债券融资方式的特点 | 第35-41页 |
第四节 企业融资形式的现实选择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43-61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动因 | 第45-49页 |
一、 西方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两大准则 | 第45-47页 |
二、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偏好和原因 | 第47-49页 |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再融资现状 | 第49-53页 |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状 | 第53-57页 |
一、 配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第53-56页 |
二、 增发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第四节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合理选择 | 第57-61页 |
一、 在决定如何融资之前,上市公司应该改变认识上的偏差,即资产负债率并不是越低越好 | 第58页 |
二、 上市公司要从战略角度出发,以公司的持续增长为前提,综合考虑,确定融资策略 | 第58-59页 |
三、 为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债务融资,需要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拓宽中国企业融资渠道 | 第61-75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选择企业债券融资的原因 | 第61-62页 |
第二节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作用 | 第62-63页 |
第三节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现状分析 | 第63-66页 |
一、 中国企业债券供给方面的问题 | 第64-65页 |
二、 中国企业债券需求方面的问题 | 第65-66页 |
第四节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前景 | 第66-68页 |
第五节 发展中国可转换公司债券 | 第68-75页 |
一、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特征和在世界金融中的地位 | 第68-69页 |
二、 可转债融资与其它外源融资方式相比的优越性 | 第69-70页 |
三、 企业选择可转债融资的优点 | 第70-71页 |
四、 中国发展可转债的条件和试点 | 第71-7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