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极板生产线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引言第11-12页
   ·国内外电池的发展状况第12-14页
   ·生产线概述第14-16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电池正极制备工艺第17-20页
     ·烧结式镍电极第18-19页
     ·泡沫式镍电极第19页
     ·纤维式镍电极第19-20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页
   ·本章总结第20-21页
第2章 生产线结构与工艺流程第21-31页
   ·电池极板生产线概述第21-23页
     ·电池极板生产线工艺第21-22页
     ·生产线主要技术指标使用卷料规格第22-23页
   ·开卷机结构第23页
   ·校平机结构第23-25页
   ·涂料机结构第25-26页
   ·纠偏机结构第26-27页
   ·辊压机结构第27-29页
   ·剪切机结构第29页
   ·生产线工作现场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生产线控制系统第31-48页
   ·控制单元结构组成第31-32页
     ·控制单元的控制方式第31-32页
   ·控制系统的设计第32-41页
     ·PLC的选择第32-33页
     ·FP0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第33-34页
     ·控制系统电器设计第34页
     ·变频调速设计第34-36页
     ·变频器同步调速控制第36-39页
     ·控制操作设备与配电的设计第39-41页
   ·PLC软件设计第41-45页
     ·校平机与辊压机的联动控制第41-42页
     ·极片定长剪切控制第42-45页
   ·控制系统第45-46页
   ·系统抗干扰措施第46-47页
     ·抗电源干扰第46页
     ·控制系统接地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生产线显示系统第48-70页
   ·PLC几种显示方式的比较第48-50页
   ·显示驱动几种方式的比较第50-52页
     ·并行译码方式第50-51页
     ·串行—并行转换方式第51页
     ·显示驱动接口芯片方式第51-52页
   ·显示系统的整体构思第52-53页
   ·通信模块第53-63页
     ·FP0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概述第54-57页
     ·松下专用通信协议MEWTOCOL第57-58页
     ·串口通信设置第58-63页
     ·数据发送与接收程序及数据校验第63页
   ·数据处理模块第63页
     ·数制转换第63页
   ·显示模块第63-69页
     ·关于MAX7219说明第65-67页
     ·显示程序第67-68页
     ·显示程序附录第68-69页
   ·显示系统实例第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第74-80页
致谢第80-81页
个人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鲁棒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下一篇:改进的Delta型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