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 ·食品防腐剂背景 | 第7-8页 |
| ·化学合成类防腐剂 | 第8-9页 |
| ·苯甲酸及其钠盐 | 第8页 |
| ·山梨酸及其钾盐 | 第8-9页 |
|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酯) | 第9页 |
| ·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 第9页 |
| ·天然型防腐剂 | 第9-18页 |
|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 | 第10-11页 |
| ·动物源天然防腐剂 | 第11-12页 |
| ·微生物来源天然防腐剂 | 第12-18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ε–聚赖氨酸结构鉴定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 第19-26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19-20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 ·微生物菌种 | 第20页 |
| ·培养基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样品生物活性检测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 ·产物的纯度测定 | 第21-22页 |
| ·样品结构信息 | 第22-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 第26-33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27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 ·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27页 |
| ·微生物菌种 | 第27页 |
| ·培养基 | 第27页 |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 ·ε–聚赖氨酸和甘氨酸抗性平板浓度的确定 | 第29-30页 |
| ·NTG 诱变筛选抗 ε–PL+Gly 高产菌株 | 第30-32页 |
| ·高产突变株传代稳定性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ε–聚赖氨酸产生菌发酵工艺初步研究 | 第33-39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33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 ·微生物菌种 | 第33页 |
| ·培养方法 | 第33-34页 |
| ·分析方法 | 第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 ·溶解氧对白色链霉菌合成 ε–聚赖氨酸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通风量对白色链霉菌合成 ε–聚赖氨酸的影响 | 第35-36页 |
| ·pH 对白色链霉菌合成 ε–聚赖氨酸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白色链霉菌补料分批培养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1页 |
| ·主要结论 | 第39页 |
| ·展望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论文发表和撰写一览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