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史、银行史论文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7页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第9-14页
 二、研究对象与基本框架第14-16页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第16页
 四、本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第16-17页
第一章 银行监管的法规依据:构成及沿革第17-49页
 第一节 银行监管通行法第17-31页
 第二节 储蓄银行法第31-40页
 第三节 非常时期行政性规定第40-49页
第二章 银行监管的主体特征:以政府机构为中心第49-70页
 第一节 中央政府常设(派出)监管机构第49-57页
 第二节 中央政府战时及辅助监管机构第57-65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与银行监管第65-70页
第三章 银行监管的客体构成:分类及演变第70-118页
 第一节 国家银行第71-81页
 第二节 地方银行第81-93页
 第三节 私营商业银行第93-101页
 第四节 专业银行第101-105页
 第五节 外商银行第105-118页
第四章 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基本要素及变迁第118-180页
 第一节 市场准入:从特许制到核准制第118-123页
 第二节 银行注册与审批第123-149页
  案例:对四川省灌县非法设立行庄之查处第138-149页
 第四节 资本金监管第149-162页
 第五节 业务范围监管第162-169页
 第六节 银行所有权结构第169-174页
 第七节 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第174-180页
第五章 银行业务的持续监管:以抗战时期为中心第180-220页
 第一节 银行利率之监管第180-185页
 第二节 银行资金来源之监管:以节约储蓄运动为中心第185-200页
  案例:关于存款本名制的监管第191-200页
 第三节 控制银行授信业务第200-207页
 第四节 银行投资业务之监管第207-212页
 第五节 银行汇兑业务之监管第212-220页
第六章 问题银行与银行市场退出的监管:银行、同业与政府的选择第220-279页
 第一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第220-227页
 第二节 银行业的同业救助第227-236页
 第三节 银行业危机与政府处置第236-246页
 第四节 银行业的停业清理第246-257页
 第五节 债权人权益保护:以银行业战前存款放款清偿为中心第257-279页
第七章 银行监管的方式:基本模式及演进第279-315页
 第一节 银行的非现场检查第279-285页
 第二节 银行的现场检查第285-302页
  案例:成都区监理官办公处对中国银行成都支行的现场检查(1943年)第299-302页
 第三节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以抗战前为例第302-307页
 第四节 银行监理官制度第307-315页
第八章 建国之初人民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以上海为例第315-339页
 第一节 新金融体系的构建与金融的稳定第315-324页
 第二节 《华东区私营银钱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颁行第324-332页
 第三节 整肃金融市场与引导资金投向生产第332-339页
结语: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总体考察第339-348页
参考文献第348-357页
后记第357-359页

论文共3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金融中介功能完善的战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转型中的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