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中国金融中介功能完善的战略研究

目录第1-7页
图表索引第7-9页
中文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27页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第17-18页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8-22页
   ·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及结构安排第22-25页
   ·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5-27页
第二章 金融中介研究的功能视角:理论综述第27-46页
   ·传统金融中介理论的功能学说第27-33页
     ·马克思、列宁关于货币、信用、银行功能的论述第27-29页
     ·古典经济学中的货币中性论、媒介信用论与信用创造论第29-30页
     ·新古典主义的金融中介理论第30-33页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功能学说第33-40页
     ·资产转换功能说第33-34页
     ·风险分担与转移功能说第34-35页
     ·降低交易成本功能说第35-36页
     ·信息供给代理人功能说第36页
     ·代理监督功能说第36-37页
     ·信用配置功能说第37-38页
     ·减少参与成本功能说第38-39页
     ·价值增值、客户导向功能说第39-40页
   ·国内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现状第40-42页
   ·金融中介理论的总体评价及展望第42-46页
第三章 金融中介功能范式:分析框架第46-87页
   ·金融中介的功能分析范式第46-50页
   ·金融中介功能的基础性研究第50-60页
     ·金融中介的主要功能第50-55页
     ·金融中介的功能特性第55-57页
     ·金融中介的类型第57-60页
   ·金融中介功能演进的内在逻辑第60-71页
     ·金融功能演进的一般界定第60-63页
     ·金融中介功能演进的决定机制第63-70页
     ·金融中介功能演进的实现途径第70-71页
   ·金融中介的功能效应第71-79页
     ·正外部性第72-74页
     ·负外部性第74-79页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互动发展第79-87页
     ·市场融资与中介融资第79-82页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互补性第82-84页
     ·金融中介的"非中介化"与金融市场的"中介化"趋势第84-87页
第四章 中国金融中介的功能演进:历史与现状第87-135页
   ·西方金融中介的发展概况第87-91页
   ·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历程第91-101页
     ·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主要发展阶段第91-99页
     ·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主要特征第99-101页
   ·我国金融中介功能的主要缺陷第101-117页
     ·资产转换功能第101-105页
     ·信息生产功能第105-109页
     ·监督激励功能第109-111页
     ·风险管理功能第111-117页
   ·我国金融中介演进的机制、路径与绩效第117-135页
     ·转型时期我国金融中介演进的制度背景及机制第117-120页
     ·我国金融中介演进的路径依赖第120-121页
     ·我国金融中介演进的绩效第121-135页
第五章 中国金融中介的功能转型:资产转换第135-153页
   ·从"融资中介"转向全面"服务中介"第135-138页
     ·在功能上实现由"融资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型第135-137页
     ·在服务对象上实现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转型第137-138页
     ·在服务内容上实现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型第138页
   ·打破融资"痼疾",完善中介治理结构第138-143页
     ·中国融资结构改革的指导思想第139-140页
     ·发挥市场融资与中介融资的互补功能第140-142页
     ·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完善治理结构第142-143页
   ·开辟多样化融资渠道,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第143-153页
     ·发展多样化的金融中介机构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第143-146页
     ·完善公共政策,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第146-153页
第六章 中国金融中介的功能优化:监控与激励第153-174页
   ·实现金融中介自身的有效公司治理第153-158页
     ·金融中介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与外部治理机制第153-155页
     ·创建金融中介内部有效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第155-158页
   ·构建金融中介参与公司治理的目标模式第158-168页
     ·金融中介参与公司治理的效应第158-163页
     ·金融中介参与公司治理的运作框架第163-165页
     ·金融中介参与公司治理的政策推动第165-168页
   ·建立动态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及信息网络第168-174页
第七章 中国金融中介的功能深化:风险转移与管理第174-198页
   ·从承担风险向转移与管理风险转化第174-180页
     ·金融中介风险转移与管理功能演化的规律第174-177页
     ·金融中介从风险承担向风险转移与管理功能的转型第177-180页
   ·鼓励以风险转移与管理为目的的金融创新第180-185页
   ·提升风险承受能力,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第185-198页
     ·中国金融自由化的表现第185-188页
     ·金融自由化可能带来的风险第188-192页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架构第192-194页
     ·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第194-198页
第八章 中国金融中介功能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第198-229页
   ·功能性金融监管模式第198-208页
     ·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主要缺陷第198-200页
     ·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的趋势第200-202页
     ·功能性金融监管的代表性模式第202-204页
     ·我国功能性监管模式的框架设计第204-208页
   ·功能性存款保险制度第208-221页
     ·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分析和国际比较第209-213页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分析第213-217页
     ·我国功能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第217-221页
   ·功能性货币稳定体系第221-229页
     ·中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稳定第221-224页
     ·执行货币政策与维护金融稳定的思路第224-229页
第九章 全球化时代中国金融中介的发展趋势第229-251页
   ·全球化时代金融中介发展的趋势第229-235页
     ·全球化时代金融中介发展的新特点第229-231页
     ·全球化时代金融中介的发展趋势第231-233页
     ·全球化时代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第233-235页
   ·中国金融中介未来改革发展中的几点问题第235-245页
     ·金融混业与金融深化、金融功能完善第235-237页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独特功能第237-239页
     ·基于功能观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第239-245页
   ·完善我国金融中介功能的若干改革发展措施第245-251页
参考文献第251-265页
 1.中文文献第251-258页
 2.英文文献第258-265页
后记第265-266页

论文共2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钉住汇率制度的“退出战略”研究--兼论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与资本项目管制的“双退出”
下一篇: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