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一、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13-19页 |
一、语文校本课程的校外资源 | 第13-15页 |
(一) 家庭中学语文 | 第14页 |
(二) 社会中学语文 | 第14-15页 |
(三) 大自然中学语文 | 第15页 |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校内资源 | 第15-19页 |
(一) 显性资源 | 第15-17页 |
(二) 隐性资源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教材的自主编制或再加工 | 第19-23页 |
一、整册教材的再加工 | 第20页 |
二、单元的再加工 | 第20-21页 |
三、一篇课文的再加工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三维目标的初步体认 | 第23-29页 |
一、知识与能力 | 第23-24页 |
二、过程与方法 | 第24-27页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平等、对话式的教学 | 第29-41页 |
一、新的师生关系 | 第29-31页 |
二、新的学生观 | 第31-34页 |
(一) 学生兴趣的激发 | 第31-32页 |
(二) 自主的学习方式 | 第32-33页 |
(三) 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 第33-34页 |
三、新的教师观 | 第34-41页 |
(一) 观念系统的角色转换 | 第35-38页 |
(二) 能力系统的角色转换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充分尊重主体的评价 | 第41-43页 |
一、作文—学生互相批改 | 第41页 |
二、作业—学生自己留 | 第41-42页 |
三、考试—学生自己出题、评卷 | 第42-43页 |
(一) 出题 | 第42页 |
(二) 评卷 | 第42-43页 |
第六章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43-45页 |
一、语文审美因素的缺失 | 第43页 |
二、教学设计的连贯性、整体性不够 | 第43页 |
三、有过于强调知识之嫌 | 第43-44页 |
四、在教学中很少涉及“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两项教学内容 | 第44页 |
五、教育教学思想缺少必要的发展 | 第44-45页 |
第七章 启示 | 第45-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