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许渊冲翻译研究:翻译审美批评视角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5页
1 绪论第15-24页
   ·引言第15页
   ·许渊冲翻译研究述评第15-21页
     ·译者主体研究概述第15-17页
     ·许渊冲翻译研究现状第17-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2页
   ·结语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4页
2 许氏译论概述第24-29页
   ·引言第24-25页
   ·翻译本体论第25-26页
     ·优化论第25页
     ·三美论第25-26页
   ·翻译认识论第26-27页
     ·三势论第26页
     ·三似论第26页
     ·竞赛论第26-27页
     ·艺术论第27页
   ·翻译目的论第27页
   ·翻译方法论第27-28页
     ·三化论第27页
     ·创译论第27-28页
   ·结语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许译实践与文化翻译第29-49页
   ·引言第29页
   ·文化翻译概述第29-33页
   ·许译实践与文化翻译第33-36页
     ·楚文化翻译第34-35页
     ·古典诗词文化翻译第35页
     ·中国现代文化翻译第35-36页
   ·许译实践对留白的处理第36-47页
     ·留白---中国传统艺术手法第36-38页
     ·留白对西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38-40页
     ·许译对留白的处理第40-47页
   ·结语第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4 许氏译论与翻译审美批评第49-75页
   ·引言第49页
   ·翻译批评的性质第49-51页
   ·翻译批评对象、翻译批评类型与翻译审美批评第51-55页
     ·翻译批评对象第51-53页
     ·翻译批评类型第53-54页
     ·翻译审美批评第54-55页
   ·翻译批评标准第55-61页
     ·翻译批评标准概述第56-59页
     ·翻译审美批评标准---“三美”第59-61页
   ·翻译审美批评的共识真理观第61-65页
   ·翻译审美批评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第65-67页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第65-66页
     ·审美主体性与审美主体间性第66页
     ·翻译审美批评主体性与翻译审美批评主体间性第66-67页
   ·翻译审美批评模式第67-73页
     ·翻译批评的方法论原则第67-68页
     ·翻译批评模式第68-72页
     ·翻译审美批评模式---许渊冲模式第72-73页
   ·结语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许氏译论与翻译审美批评实践第75-87页
   ·引言第75页
   ·许渊冲模式与英译中审美批评第75-80页
     ·许氏译论与英诗中译第75-80页
   ·许渊冲模式与中译英审美批评第80-85页
     ·许渊冲模式与红楼梦对联翻译第80-83页
     ·许渊冲模式与林语堂的译诗第83-85页
   ·结语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6 许译《西厢记》研究第87-104页
   ·引言第87-90页
   ·朴素之美第90-94页
     ·原味之美第91-92页
     ·幽默之美第92-94页
   ·雅俗相间之美第94-98页
     ·化雅为俗第94-96页
     ·化俗为雅第96-98页
   ·华丽之美第98-103页
     ·典雅之美第98-101页
     ·飘逸之美第101-103页
   ·结语第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7 许译《论语》研究第104-126页
   ·引言第104-105页
   ·《论语》的总体语言风貌第105-108页
     ·书面语与口语的融合第105-106页
     ·文采华赡与朴实醇厚的统一第106-107页
     ·情感与理性的交织第107页
     ·凝练含蓄、明快显豁与精警睿智的共存第107-108页
   ·许译《论语》成语、格言研究第108-125页
   ·结语第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8 结论第126-130页
附录1 许渊冲著译一览表第130-133页
附录2 在学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完成科研项目一览表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拉伯语语义研究
下一篇: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的语言石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