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路桥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中的激励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 ·路桥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中的激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路桥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中的激励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现状 | 第12页 |
| ·国外现状 | 第12-13页 |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和可能产生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 2 与激励相关的理论 | 第15-20页 |
| ·激励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 ·员工激励和管理中依据的人才模型 | 第18-19页 |
| ·实际采用的员工激励和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 3 我国路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 ·路桥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的缺乏问题 | 第20页 |
| ·施工企业的进度风险压力问题 | 第20-21页 |
| ·项目团队队伍的稳定和忠诚问题 | 第21-23页 |
| ·项目团队队伍的稳定问题 | 第21页 |
| ·员工对企业忠诚的问题 | 第21-23页 |
| 4 案例分析----依托工程概况、实际问题及原因 | 第23-31页 |
| ·青岛市XX公路北段第二合同段工程概况 | 第23-27页 |
| ·青岛市XX公路北段第二合同段工程项目情况介绍 | 第23-24页 |
| ·项目工程进度概况 | 第24-26页 |
| ·项目工程实施与控制 | 第26-27页 |
| ·员工管理和激励方面遇到的难题及原因 | 第27-31页 |
| ·项目团队组成复杂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 第27-28页 |
| ·为保证工程进度引起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难度增加 | 第28页 |
| ·项目团队整体素质不足导致整个项目管理难度增加 | 第28-29页 |
| ·在农民工的管理中存在风险 | 第29页 |
| ·僵化的薪酬体制导致员工忠诚度下降 | 第29-31页 |
| 5 实践和探索路桥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激励实践的发展和方法 | 第31-62页 |
| ·员工激励和管理的摸索和实践的几个阶段 | 第31-33页 |
| ·肤浅管理阶段 | 第31页 |
| ·初步尝试、逐渐完善管理的阶段 | 第31-32页 |
| ·持续自我完善和效果验证的阶段 | 第32页 |
| ·总结、提升的阶段 | 第32-33页 |
| ·项目团队人性化激励机制的探索和研究 | 第33-46页 |
| ·项目经理的地位、作用和激励方法 | 第33-35页 |
| ·项目部职工的激励措施 | 第35-42页 |
| ·尊重、信任是激励员工的基础 | 第42-43页 |
| ·培训是激励员工进步的阶梯 | 第43页 |
| ·提供沟通平台,用情感激励职工 | 第43-44页 |
| ·目标是员工前进的动力源泉 | 第44-45页 |
| ·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激励职工的创新激情 | 第45-46页 |
| ·对外部协作队伍的激励措施 | 第46-50页 |
| ·以"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合作原则建立合作关系 | 第46-48页 |
| ·对外部协作队伍的基本激励措施 | 第48-49页 |
| ·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奖优罚劣 | 第49-50页 |
| ·对农民工的激励管理 | 第50-53页 |
| ·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 ·对农民工的激励管理 | 第51-53页 |
| ·对员工的管理 | 第53-62页 |
| ·激励机制建立前的进度风险和经济评估的宏观综合分析 | 第53-55页 |
| ·激励对象分类,及其期望分析 | 第55-56页 |
| ·员工管理宏观思路及激励对策 | 第56-57页 |
| ·员工激励和管理机制建立的策略 | 第57-59页 |
| ·员工激励方法的选择和相应时机 | 第59页 |
| ·员工激励和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实施 | 第59-60页 |
| ·建立良好的制度管理模式,严格制度管理、监督和考核 | 第60-61页 |
| ·建立项目部企业文化,弘扬拼搏精神 | 第61-62页 |
| 6 结论和展望 | 第62-66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建筑项目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对项目经理的管理 | 第62页 |
| ·建筑项目进度管理核心问题是对员工的管理 | 第62页 |
|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中心问题是建立激励型管理 | 第62-63页 |
| ·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员工管理的关键问题 | 第63页 |
| ·企业与协作单位的利益合理分割是对协作单位的基础性激励 | 第63-64页 |
| ·企业对农民工激励的关键问题在于安全和薪酬保障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