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导论 | 第9-1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1. 高等职业教育 | 第11-12页 |
2. 课程与课程设置 | 第12-13页 |
3. 高职课程设置及优化 | 第13-14页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 国外研究 | 第14页 |
2. 国内研究 | 第14-16页 |
(四)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二、高职课程设置优化的理论框架与尺度 | 第19-26页 |
(一) 高职课程设置优化的理论框架 | 第19-23页 |
1. 人的全面发展观为优化高职课程设置内容体系提供指导方针 | 第19-20页 |
2. 系统论为优化高职课程设置结构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 第20页 |
3.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趋势为优化高职课程设置提供发展方向 | 第20-22页 |
4. 社会需求、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为优化高职课程设置提供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二) 高职课程设置优化的尺度 | 第23-26页 |
1. 高职课程设置基点的归结 | 第23-24页 |
2. 高职课程设置合理化的标准 | 第24-26页 |
三、高职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26-34页 |
(一) 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 | 第26-30页 |
1. 培养目标的定位 | 第26-27页 |
2. 课程计划的制定 | 第27-28页 |
3. 课程结构的配置 | 第28-30页 |
(二) 现行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0-34页 |
1. 培养目标方面 | 第30-31页 |
2. 课程内容方面 | 第31-32页 |
3. 课程组织结构方面 | 第32-33页 |
4. 市场适应方面 | 第33-34页 |
四、高职课程设置优化的有效途径──以浙江省高职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 第34-49页 |
(一) 社会需求分析是高职课程设置优化的前提条件 | 第34-39页 |
1. 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34-35页 |
2. 对浙江省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 第35-39页 |
(二) 培养目标定位是高职课程设置优化的直接依据 | 第39-41页 |
(三) 浙江省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体系框架的建立 | 第41-49页 |
1. 浙江省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体系框架建立的依据 | 第41页 |
2. 高职课程设置优化应遵循的原则 | 第41-42页 |
3. 浙江省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体系框架指标内容的拟定、筛选与优化 | 第42-43页 |
4. 浙江省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体系框架的建立及其内容组织 | 第43-47页 |
5. 浙江省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体系框体的特点 | 第47-49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一) 结论 | 第49页 |
(二) 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1 浙江省高职院校领导、教师访谈提纲 | 第54-55页 |
附录2 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情况调查表 | 第55-57页 |
附录3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情况调查表 | 第57-59页 |
附录4 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社会需求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附录5 浙江省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框架专家问Ⅰ | 第61-63页 |
附录6 浙江省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框架专家问Ⅱ | 第63-65页 |
附录7 专家问卷Ⅱ各项指标均值计算最终结果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