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采用的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 第2章 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14-33页 |
| ·知识工程的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 ·知识概念 | 第14-16页 |
| ·知识工程 | 第16-17页 |
| ·专家系统 | 第17页 |
| ·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 | 第17-20页 |
| ·知识管理 | 第18-19页 |
| ·教育知识管理 | 第19-20页 |
| ·信息资源管理 | 第20-22页 |
| ·知识工程的关键技术 | 第22-29页 |
| ·知识表示 | 第22-25页 |
| ·知识获取 | 第25-27页 |
| ·知识推理 | 第27-29页 |
| ·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 第29-33页 |
| ·教育技术 | 第29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与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 第29-33页 |
| 第3章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组织机制构建 | 第33-57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结构 | 第33-37页 |
| ·构成系统的行为主体 | 第36页 |
| ·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第36-37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信息资源管理组织机制功能 | 第37-40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信息资源管理组织机制分析 | 第40-48页 |
| ·系统变量 | 第40-43页 |
| ·系统变量间的关系 | 第43页 |
| ·系统运行的回溯链路分析 | 第43-45页 |
| ·机制系统的关键路径分析 | 第45-48页 |
| ·全国学校精品书架工程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实证分析 | 第48-57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制实现 | 第48-51页 |
| ·管理制度和机构体制 | 第51-52页 |
| ·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支撑条件体系 | 第52-57页 |
| 第4章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教育信息资源管理运行模式 | 第57-93页 |
| ·项目方式运行模式 | 第57-73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知识工程建设项目运行模式 | 第58-63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项目知识组织运行模式 | 第63-68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项目动力推进运行模式 | 第68-73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学习功能技术实现的运行模式 | 第73-75页 |
| ·以知识表示和知识共享技术为基础的知识模型应用 | 第73-74页 |
| ·基于知识库的知识发现 | 第74页 |
| ·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 第74-75页 |
| ·Agent 主体的研究 | 第75页 |
| ·基于事例的推理 | 第75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技术优化平台运行模式 | 第75-79页 |
| ·数据库专家系统 | 第75-76页 |
| ·利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等知识可视化工具 | 第76-77页 |
| ·联机分析挖掘技术 | 第77页 |
| ·教育知识发现技术 | 第77-78页 |
| ·知识系统 | 第78-79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技术评价管理运行模式 | 第79-85页 |
| ·知识工程的知识处理功能 | 第80页 |
| ·知识工程的专家系统 | 第80-81页 |
| ·学校知识管理的运行模式 | 第81-85页 |
| ·知识工程关键技术支持的服务体系运行模式 | 第85-88页 |
| ·构建基于内外互动的教育技术应用支持服务体系 | 第85-86页 |
| ·教师群体资源管理 | 第86-88页 |
| ·信息资源管理评价 | 第88-93页 |
| ·评价体系构建 | 第89页 |
| ·评价基本框架 | 第89-90页 |
| ·学校评价 | 第90-91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91-9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 ·对策与建议的指导思想、原则、战略目标 | 第93-94页 |
| ·改革方式的措施选择与建议 | 第94-95页 |
| ·研究结论 | 第95-96页 |
| ·研究展望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摘要 | 第105-108页 |
| ABSTRACT | 第108-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