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研究

摘要第7-11页
ABSTRACT第11-16页
绪论第17-61页
    一、问题提出第17-24页
        (一)社会转型对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第17-20页
        (二)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办学体制转型第20-21页
        (三)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是办学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第21-23页
        (四)传统办学体制弊端对现有教育发展的制约第23-24页
        (五)高中教育问题研究的相对滞后第24页
    二、已有相关研究综述第24-46页
        (一)国内相关研究概况第24-40页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况第40-45页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45-46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46-55页
        (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第47-48页
        (二)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第48-50页
        (三)体制、机制与办学体制第50-52页
        (四)转型、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第52-55页
    四、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第55-58页
        (一)研究思路第55-56页
        (二)研究框架第56页
        (三)研究方法第56-58页
    五、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第58-61页
        (一)研究的重点第58页
        (二)研究的难点第58页
        (三)研究的创新第58-61页
第一章 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实质第61-83页
    一、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是一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第61-67页
        (一)资源及其配置方式第61-63页
        (二)经济体制通过资源配置来影响教育体制第63-64页
        (三)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与比较第64-67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是一种制度变迁的过程第67-75页
        (一)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第67-71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是中等教育领域的一种制度变迁第71-75页
    三、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是高中教育领域各种利益的重新调整第75-77页
        (一)高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的过程第75-76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之利益调整的规定性第76-77页
    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是一个适应性调整过程第77-83页
        (一)适应性: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个核心特征第77-79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是一种适应性调整第79-80页
        (三)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适应性调整具体表征第80-83页
第二章 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必要性第83-105页
    一、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内在因素第83-91页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内在要求第83-84页
        (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使然第84-91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外在因素第91-105页
        (一)社会转型对普通高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第91-93页
        (二)办学体制转型是缓解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第93-99页
        (三)办学体制转型是新高考改革的客观要求第99-100页
        (四)办学体制转型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第100-102页
        (五)国际高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要求必须推进办学体制转型第102-105页
第三章 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表征第105-121页
    一、办学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型第105-109页
        (一)政府单一主体下的办学体制及其弊端第106-108页
        (二)多元化主体办学的必然性第108-109页
    二、办学模式:由单一公办学校向多样化办学转型第109-112页
        (一)办学模式的内涵第109-110页
        (二)单一公办学校办学模式及其弊端第110-111页
        (三)多样化办学模式的必然性第111-112页
    三、经费投入方式:由单一政府财政投入向多渠道经费投入转型第112-116页
        (一)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来源的阶段性变化第112-114页
        (二)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筹集多元化的必然性与可行性第114-116页
    四、办学评价:由单一升学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型第116-121页
        (一)传统办学体制下办学评价的特征第117-118页
        (二)现代社会对办学评价的基本要求第118-121页
第四章 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实践考察第121-161页
    一、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第121-133页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普通高中办学体制第121-125页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普通高中办学体制第125-133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实证分析——基于四所学校的调查第133-145页
        (一)四所学校的基本办学情况第133-134页
        (二)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的编制以及调查对象的选取第134-135页
        (三)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现实境况第135-145页
    三、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45-161页
        (一)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第145-151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1-161页
第五章 影响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主要因素第161-215页
    一、办学体制改革的文化制约第161-173页
        (一)文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所蕴含的内在机理第161-166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社会文化制约表征第166-173页
    二、办学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第173-180页
        (一)路径依赖:旧体制与新变通第173-175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中的路径选择第175-177页
        (三)政府主导型办学体制改革及其缺陷第177-180页
    三、办学体制改革中的政府悖论第180-185页
        (一)政府悖论:认识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难的一个新视角第180-181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中政府悖论的具体表征第181-183页
        (三)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中政府悖论的形成机理第183-185页
    四、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缺陷第185-199页
        (一)制度是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第186-192页
        (二)普通高中教育办学体制转型下的制度环境第192-194页
        (三)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中的制度问题分析第194-199页
    五、办学体制改革的行政化制约第199-204页
        (一)行政化:内涵及其危害第199-201页
        (二)教育行政化及其异化第201-202页
        (三)普通高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中行政化制约表现第202-204页
    六、办学体制改革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第204-215页
        (一)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第204-207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第207-215页
第六章 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建议第215-273页
    一、体制转型,观念先行第215-225页
        (一)观念变革是教育改革的先导第215-217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对观念变革的要求第217-222页
        (三)普通高中教育办学体制转型中思想观念转变的路径第222-225页
    二、由管理走向治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第225-238页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第226-228页
        (二)政府教育职能转变的历程第228-230页
        (三)政府教育职能转变的理论依据第230-233页
        (四)高中办学体制转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第233-238页
    三、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大制度供给第238-244页
        (一)高中教育之供给侧改革意蕴第238-239页
        (二)基于制度供给的普通高中教育供给侧改革第239-242页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中教育制度供给的路径第242-244页
    四、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保障各主体利益第244-255页
        (一)利益协调: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亟需关注的内容第244-252页
        (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中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的路径第252-255页
    五、多方联动,形成协同效应第255-273页
        (一)协同理论及其适切性第255-257页
        (二)协同效应下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第257-273页
结语第273-279页
参考文献第279-293页
附录第293-303页
后记第303-305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305页

论文共3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尿素控制性制备复合载体负载的Co-Mo催化剂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长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和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