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导论 | 第10-22页 |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一)青少年社区矫正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二)青少年犯罪及暴力行为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三)关于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 | 第15-17页 |
(四)简评 | 第17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六、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一)暴力型青少年犯罪 | 第20-21页 |
(二)矫正社会工作 | 第21页 |
(三)青少年社区矫正 | 第21-22页 |
第一章 案主介绍及需求评估 | 第22-26页 |
一、案主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二、矫正对象的问题识别 | 第23-24页 |
三、矫正对象的需求评估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介入矫正的目标与计划 | 第26-34页 |
一、矫正目标 | 第26-27页 |
(一)总目标 | 第26页 |
(二)具体目标 | 第26-27页 |
二、个案服务进程安排 | 第27页 |
三、个案矫正服务计划 | 第27-34页 |
(一)认识彼此,建立关系 | 第27-28页 |
(二)了解自己,正视问题 | 第28-30页 |
(三)积极改变,重塑自我 | 第30-31页 |
(四)学习方法,拓展技能 | 第31-32页 |
(五)巩固成果,学以致用 | 第32-33页 |
(六)回归现实,展望未来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下的计划实施 | 第34-53页 |
一、关系建立 | 第34-36页 |
二、介入 | 第36-46页 |
三、巩固和强化 | 第46-49页 |
四、结案 | 第49-53页 |
第四章 个案服务介入评估 | 第53-59页 |
一、服务过程评估 | 第53页 |
二、服务对象评估 | 第53-54页 |
三、服务效果评估 | 第54-57页 |
四、社会工作者自我评估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研究反思及基本结论 | 第59-6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9-61页 |
(一)个案工作方法在提升青少年社区矫正效果方面具有优势 | 第59-60页 |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能够有效矫正青少年错误认知及偏差行为 | 第60-61页 |
二、青少年社区矫正个案介入的反思 | 第61-64页 |
(一)个案介入层次不够全面 | 第61页 |
(二)个案工作价值理念应用不当 | 第61-62页 |
(三)个案工作技巧运用不到位 | 第62页 |
(四)个案研究的代表性不足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件一:Buss&Perry攻击性量表中文版(AQ-CV) | 第68-70页 |
附件二:认知情绪调节量表中文版(CERQ—C)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